鞞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鞞鼓

【鞞鼓】鞞(pí)鼓,又名鼙鼓。大小不一,大者与鼗鼓为一类;其小者形似团扇,有握柄。鞞鼓起源于民间,很早就传入宫廷,汉章帝还亲自创作了五篇《鞞鼓曲》。据说,今天著名的武阳旋鼓就是发源于鞞鼓(上图)。据介绍,武山旋鼓叫扇鼓或鼙鼓,始于汉、兴于宋、盛于明。曹植《鼙舞歌》中有“乐人舞鼙鼓,百官雷林赞若惊”之句,扇鼓形似扇、又似芭蕉,边以铁铸成,面蒙去毛羊皮,手柄“硬三环套小九环”,成“九连环”。鼓槌用皮条编拧而成,并套缠花纹缨穗。

(1).古代用于祀神之鼓,属六鼓中雷鼓一类。《礼记·月令》:“是月也,命乐师脩鞀鞞鼓。” 孔颖达 疏:“鞞鼓者,则《周礼》鼓人职掌六鼓,雷鼓鼓神祀之属是也。”

(2).古代军中所用之乐鼓。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鞞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渔阳鞞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明赵南星《宋文帝》:“乃自将渡河,元谟闻鞞鼓之声而遁,魏人追击败之。”

(3).借指战事。 唐 独孤及 《唐杨公遗爱碑颂》:“刚毅公廉,仁明爱人,起鞞鼓间,为唐 循吏。”

【鞞舞】

鞞鼓

鞞鼓

鞞舞,中国古代舞蹈的一种,因为舞蹈着手持鞞鼓而得名。鞞舞舞姿豪迈奔放,常以建鼓伴奏,这两幅画像石表现的就是鞞舞的场景。左图为安徽褚兰出土的《持笏鞞鼓》画像石,分上下两格,上格五女子手持鞞鼓起舞;右图为《鼓舞》画像石,羯鼓图中左置一建鼓,鼓上羽葆飘扬,悬有四个鞞鼓,鼓两侧二人执桴击鼓起舞。上有三人跽坐摇鼗、吹排箫,旁置一酒樽和—提粱卣,生动活泼,充满欢欣鼓舞的气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