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进十连环

【名词解释】九进十连环,是清朝军队鸟枪运用的一种标准战术,由多排鸟枪士兵依次开火和装填,形成持续火力的战术。
清朝,每年的农历10月15日,八旗的士兵都要聚集到北京仰山村进行操练,操练的阵势就是“九进十连环”。 据《清史稿志一百十四》的记载, “九进十连环”是一种依次开火形成持续火力的火器战术。操练时还要放炮,一方面是助声威,一方面也是操练中的一项内容。
据记载,“九进十连环”的阵势,在平定噶尔丹的乌兰布通之战中,曾经大显神威,维护了祖国西陲的安定,也对中国今天的版图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历史记载】《清史稿志一百十四》中有相应的记载。
(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红衣大炮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炮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运大炮十位至卢沟桥西,设枪营、炮营各一,都统率参领、佐领、散秩官、骁骑炮手咸往。工部修炮车,治火药。日演百出,及进步连环枪炮。越十日开操。太常寺奏简都统承祭,兵部奏简兵部大臣验操。各旗演炮十出,记中的之数。即于炮场合队操演,严鼓而进,鸣金而止,枪炮均演九进十连环,鸣螺收阵还营。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炮十位,火器营兵千五百名。汉军每旗出炮十位,鸟枪兵千五百名。每佐领下之护军鸟枪兵、护军骁骑,每参领下之散秩官、骁骑校,及前锋参领、护军参领、侍卫等,更番以从。既成列,演放鸟枪,鸣螺进兵,至所指处,分兵殿后而归。五十年,定火器营合操阵式。八旗炮兵、鸟枪兵,护军骁骑,分立十六营。中列镶黄、正黄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队,将台在中,两翼各建令纛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