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氓·国家

版权信息标 题:《流氓·国家》
副标题:华尔街、美联储的谎言与阴谋
作 者:(美)拉吉瓦 / (美)波纳
译 者:徐炜韬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码:24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月1日
ISBN:7508614224/9787508614229
开本:16
内容简介政活权力在华盛顿,金融权力在纽约,美联储却拥有控制二都的真正权力!
我们轻易地被无耻的谎言,
自封的改革家、军事救世主和世界大改良家大骗特骗!
畅销书作家威廉·波纳是金融世界特立独行的观察家。尖锐的批判,尤其是在金融投资领域的奇特视角使其蜚声美国。市场的繁荣、爆发,泡沫的破灭,铤而走险的资本家,贪婪的基金……能够帮助普通读者理解异常复杂的经济、金融及社会问题,没有枯燥的统计图表和晦涩的理论,只有辛辣的笔触与深刻的阐释。
现在,在《流氓·国家》中,波纳与拉吉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泛的视角去审视公众行为对社会的破坏性影响。为什么会这样?他们问道。当健全的、负责任的人聚集到一起时,是什么样的奇异力量使其变成不理性的乌合之众?是什么让他们相信那些吹牛皮的骗子、富于煽动性的政治家,让其轻而易举地操纵自己?为什么他们在空洞的口号;中击下宁愿放弃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为什么通往地狱的道路上满是金钱的意志?为什么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会有傻瓜,为什么在美国哪儿有上流阶层哪儿就有流t民?
在对问题的解答中,作者将目光投向联邦储备银行主席和目前的泡沫经济,游刃有余地穿插了大量历史和金融知识。他们警告说,由格林斯潘释放并被华尔街的数学天才们放大了的巨额信贷实际上是很大的经济风险,尽管华尔街宣称经济将继续繁荣。
作者简介威廉·波纳,Agora出版集团的董事长和CEO,金融时事通讯刊物《每日结算》(TheDailyReckorling)的创始人。《每日结算》在美国和英国已拥有50多万名读者,并被翻译成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备受主流媒体推崇。他还著有畅销书《清算美国》,同时也是《债务帝国》的合著者。莉拉·拉吉瓦著名新闻记者,以尖锐的政治评论闻名。她在一起监狱丑闻事件中做出了突破性的报道,并以此获得了同行与读者的认可。
序言威廉·波纳和莉拉·拉吉瓦永远不会因为撰写《流氓·国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因为这本书可读性高、言之有理,而且没有其他金融和经济书籍里出现的令人费解的胡言乱语。《流氓·国家》能够帮助普通读者理解异常复杂的经济、社会及地缘政治问题。芭芭拉·塔奇曼擅长撰写令人增长见闻并着迷的历史书,波纳和拉吉瓦则为普通大众写了这本充满乐趣的书,以帮助人们理解政治和金融
但是,谁有时间阅读这本厚书?如今.大多数人从新闻频道的30秒快讯中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获取知识和信息。但我还是认为,如果不找些时间来读这本书,你就有大损失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们读书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一种或两种。由于阅读耗费大量体力和脑力,人们当然希望自己阅读的书是一本信息量大、能增长知识、引入思考的书。否则,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另一个读书的原因是纯粹为了获得乐趣。作者或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复杂的悲剧情节,或是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让人捧腹的本领吸引读者
我在飞机上阅读了本书的原稿——从曼谷到胡志明市.从胡志明市到新加坡,从新加坡到上海,从上海到迪拜。此外在越南的“中国滩”时.我也在读本书。每趟航班上,其他乘客都会盯着我看,因为我会一边读一边不时地笑出声来。《流氓·国家》是我读过的最幽默风趣的书之一。
目录前言
第一部分 格林斯潘:泡沫国王
第一章 终结泡沫/3
美元从这里出发/3
人们都被格林斯潘诱惑/4
科技股的破灭/7
格林斯潘的决定/7
泡沫先生/8
成功是最大的失败/9
货币天堂/10
傻瓜宏观经济学/11
第二章 房产市场的葬礼/17
房地产大衰退/21
升上去的必然会降下来/25
第三章 中央银行的欺骗/27
世纪繁荣一去不返/29
格林斯潘的自述/31
第四章 一切泡沫的根源/39
对冲基金大崩溃/42
赚钱,我得;赔钱,你担/44
美国这艘“泰坦尼克号”/46
非理性大众为金融家埋单/49
第二部分 让世界变平
第五章 数字游戏/57
魔术数字/57
人为什么发疯/59
人都是不一样的(最好这样不变)/60
第六章 世界平坦的谬论/65
弗里德曼之类的世界改良家/67
天使帝国/70
复活节起义/74
第七章 全球化的两面性/77
市场来到马德拉斯/79
全球化邪恶的一面/82
道琼斯之道/83
黑天鹅和肥尾/86
花椰菜的智慧/88
发展障碍/89
改良社会的麻烦/90
第三部分 好战的救世主
第八章 幻想帝国/97
公众奇观的第一个阶段——谎言/98
公众奇观的第二个阶段——闹剧/100
公众奇观的第三个阶段——灾难/103
十足的笨蛋/105
第九章 革命英雄/109
所有货币之道/110
别为艾薇塔哭泣/114
第十章 战争与回忆/117
罂粟花/117
赞美笨蛋/119
伦敦闪电战/122
伊万的战争/125
伯里克利:我会从我们的祖先开始谈起/127
第四部分 批判非纯粹理性
第十一章 空想社会改革家变质了/131
黑衫下的蓝血/132
世界改良家/134
仍然试图逼迫东方/136
什么伟大计划?/137
哈里发和十字军战士/140
第十二章 伟哥时代的爱情/143
恭维的欺诈/144
伟哥时代的爱情/145
婚姻的衰败:追逐幸福/145
婚姻的衰落:巴西/146
交配游戏/147
公司高层/149
无赖艺术家的画像/151
猢狲把戏/154
捆绑的绳子/156
闪闪发光的谎言/157
第十三章 金星凌日/159
两种不同的世界改良家/161
美国对众神的背叛/162
美国人的大脑:设计的瑕疵/165
不能说“不”/168
本能/168
文字游戏/170
直观/171
真正的英雄/173
第五部分 捕猎女巫和战鼓
第十四章 恶魔的驱使/177
异常流行的新闻标题/177
女巫/180
见证迫害/183
女巫之槌/184
如何烹制炖火鸡/185
麦克马丁幼儿园/186
歇斯底里的历史/188
第十五章 有关战争的文字/193
小文人的自负/193
波多马克军团/194
欺骗国内民众/196
不及英国军队:“一战”期间的英国宣传/198
闲话比利时/199
第六部分 远离乌合之众
第十六章 如何不上华尔街的当/205
你真的想致富吗?/208
有多少钱才算有钱?/210
新闻工作者的忏悔/212
避开乌合之众/215
第十七章 心灵的傀儡/231
1加1等于11/231
专家帝国/233
秩序和无序/235
贵腐酒/237
荣耀时刻/239
彼拉多的错误/241
智慧与信仰的礼遇/244
致谢/249
书评这本书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它如此出众、思想深刻又充满着阅读的乐趣。
——纳两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黑天鹅》作者
读这本书的震憾,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或许不亚于当年读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只是我们有了更多的心理准备而已。
——周羽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