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古韵
(1)《春夜喜雨》(唐) 杜甫
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颔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译文:
好雨懂得时序节令,赶在春天草木萌发时就降临。
随着微风在夜晚悄悄的下,滋润万物细密的不出声音。
田野间的小路上空满是黑云,渔船孤灯在雨中忽暗忽明。
等到明朝看一看湿润的花丛,含雨的鲜花垂满了成都城。赏析:首联:用“当春乃发生”来赞美雨好
颔联:赞美雨好在“润物”
颈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田野小路被黑沉沉的乌云淹没,天地只有一个“黑”字
尾联:“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从雨切春,以想象的情景——这样的好雨,明早一定到锦官城去看一看,那儿一定是花团锦簇,红花带雨低垂着,别有韵味呢!
喜——感情基调
“喜”因~~盼望下雨时节,下了一场透雨,懂得满足人们的客观需要“知识节”
“知”~~充满了灵性
“乃”~~贴切,突出适时的好雨
千古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化的手法,把雨点缀的有情有义,不但是和风细雨,而且不愿打扰人们白天享受阳光的雅兴,甚至不愿惊醒人们的良宵佳梦的雨。解释:春夜喜雨: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人杜少陵,唐代诗人。
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知:懂得。
潜:悄悄地。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红湿处:指有带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画沾上雨水变的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点评对偶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拟人化的手法,把雨点缀的有情有义,不但是和风细雨,而且不愿打扰人们的白天享受阳光的雅兴,甚至不愿惊醒人们的良宵佳梦的雨。
(2)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
湖面刚刚变平,云朵飘得很低。
几处刚飞出来的早莺,争着飞向朝阳的枝头,
不知是谁家的新燕,正忙着啄春泥筑巢。
杂乱的春花,渐渐地迷住人们的眼睛,
浅浅的嫩草,刚好能遮住马蹄。
最爱湖东的美景,总是走不够——
那是绿树荫里的白沙堤。赏析:首联:诗人浏览路线【暗喻(景色非同一般)】
西湖的一个标志,名胜。
“水面初平云脚低”以云脚来比喻水面的云气,写出了西湖朦胧的静态美
↓
西湖的早春的情景:春水出涨,湖面如镜,映照的满天白云也低矮了许多。水色天光,波起波平,云卷云舒。
颔联:写景
颈联:写景
尾联:具体地点~~白沙堤
本文利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分别以近视,远视,仰望和俯视以及最后的总结来描写钱塘湖之春的美丽,结构精巧。
营造早春新鲜的情形:“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由静而动,有轮廓而细节,展示春天的活力,及大自然从深冬的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情形。因为“早莺”,所以含争着飞向暖树——因为它是春天最早的流行歌手。因为“新燕”,所以很辛勤地营造家园。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由一般的春景转换由上而下的新视点。烂漫春花次第开放,如荫绿草刚没马蹄,来渲染勃勃生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最值得留恋,经常去也不能满足,给人无比喜悦的感受以及作者对于钱塘湖春行的无限怀念。
全诗描绘了西湖蓬勃盎然的春意,表达了作者流连忘返,在西湖早春风光中无比喜悦的感受。解释: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钱塘湖,指浙江杭州的西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连接,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乱花:纷繁的花。
足:满足。
白沙堤:指西湖东面的白堤,上有断桥等古胜。
(3)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语,树绿花红,
临水的乡村依山的外城,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建起的四百八十座寺院,
它们的楼台掩映于朦胧的烟雨中。赏析:江南春天美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因为江南大地辽阔无限,处处有黄莺鸣唱,处处有绿树映衬红花。
“水村山郭酒旗风(平添几分豪气)”依山傍水的山村边,有高高挑起、迎风招展的酒旗在表达这对春天的喜悦。
这幅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富有立体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平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如此多的楼台掩映于江南特有的空蒙、迷离的烟雨之中,增加了一种神秘和迷离的韵致。
前半首诗描写的是一派晴朗的景象,后半首却是雨景,然而却丝毫不矛盾。
因为前者写到是当今美好的春光无限,后者写的则是作者对人世变迁沧桑,朝代更替的联想与感慨。
由此,本首诗以晴朗的景象实写江南美景,后者则是联想,也暗指了“历史风雨”解释:江南春:选自《樊川诗集》。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世称杜樊川,唐代诗人。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
南朝:东晋灭亡后,先后在南方地区建立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