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若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舜若多,梵文 Śūnyatā 的音译,意译为空性,是佛学中般若经典论述的重点,一般分为人空和法空两部分,人空即没有一个固定的“自我”,“我”这个实体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受因果规律所支配,如果不按照佛法修行,则始终处于轮回之中;“法空”指世间万事万物没有哲学实体,只是因缘积聚的组合体,因此也只是一个空相、一个概念而已。如果能认识到这两种空,那么就能破除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就能够大开圆解、证得圣果。大乘佛教中观和唯识两大派别,都将空性作为研究重心,义净大师总结其特点说:“中观者,俗有真空,体虚如幻。唯识者,外无内有,事皆唯识。”

《大佛顶首楞严咒》前的偈颂里有“舜若多性”,大概是由于诗句字数的关系,才使用了音译而不是意译,并非“舜若多”不可翻译或禁止翻译。

附:楞严咒偈颂原文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

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南无常住十方佛。南无常住十方法。

南无常住十方僧。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佛顶首楞严。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