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署中寄弟墨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一书[1]·(清)郑燮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2],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3]?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4],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5],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6]。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7]。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8],老吏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子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瞧阳、张方平[9],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奇恶曲[10],及打油诗词[11],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12]。
注释:
[1]潍县:即今山东潍县。署:官署,县衙门。
[2]方寸:指心。
[3]与我何与也:对于我能得到什么呢?第一个“与”,同“于”。第二个“与”,给与。
[4]《易》:指《易经》。韦编三绝:连接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年喜《易》,读《易》韦编三艳。
[5]微言:隐微不显之言。精义:精微深刻的意义。
[6]穷:尽。
[7]“虽生知”二句:虽然是生来聪明行动自由的圣人,也不能不下苦功夫刻苦钻研。
[8]翰林:即翰林院。《阿房宫赋》:赋篇名,唐人杜牧作。四鼓:四更。
[9]虞世南:唐太宗时任秘书监,唐太宗称其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为“五绝”,著有《北堂书钞》•张瞧阳:张巡,唐•南阳人。安禄山反,巡与许远死守瞧阳,城陷,骂贼被杀。张方平:宋代南京人。少聪明过人,书过眼不再读。举进士,为著作郎。神宗时累官参知政事,著有《乐全集》。
[10]传奇:唐时称小说为传奇,宋以诸宫调为传奇,元称杂剧为传奇,明以戏曲之长者为传奇。此泛指一般戏曲。
[11]打油诗词:指通俗的诗词。据《升庵外集》载:唐人张打油《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笼。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12]龌龊(wò chuò 卧辍):脏。信中列举正反典型例子,用事实说话,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郑板桥晚年得子,爱子之心胜于一般之人。但因当时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妻儿在江苏兴化老家(不带家属,其清廉可见一斑),故不能当面教子,遂将管束儿子的义务托付给他的“舍弟”。他在信中嘱咐其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强调引导其子发扬平等、博爱精神,切忌以老子做官而傲视其他童伴。一个处于封建时代的上层人物,能够坚决摒弃等级世俗观念,实在难能可贵。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竟把“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视为“小事”一桩,而将读书“明理,做个好人”当作第一要事。这种超凡脱俗的人生观,不但在当时显得高明,即使在当代社会亦属智者之列。他的这些远见卓识,不正是对“官贵民贱”之说、“读书无用”之论、“好人吃亏”之见,一通有力的批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