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若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朱若功(1667~1736),字日定,号学斋,上仓人。康熙二十八年(1689)中秀才。康熙四十八年,族人资助,胞兄陪同上京,会试中进士,兄病故于北京。翌年回家,待四侄饮食、教诲视同亲子。康熙五十一年,猛虎为患,若功撰《驱虎文》,协同除虎。康熙五十三年,遇时疫灾荒,率富户在胜因寺施粥,并赴县城向知县陈述灾情,恳求赈济。康熙五十八年(1719),任昆明县令。时有欠田赋者四千余人,若功认为“此实限于力,非抗欠也。”遂分年给予减免。昆明原有“五塘税”,年征约万余两,若功废之。

康熙六十年夏,大旱,见板桥宝象河水源甚广,然河面枯于。派人在宝象河掘地数尺,见水源不竭,即横河筑涵洞,截河底之水,灌溉旱地。百姓颂扬。雍正二年,若功调呈贡知县,昆明士民远送数十里。赴任后,乡民呈报灾情数十起。经实地调查,询问民俗,始知乡民不知车水之法,遂邀请家乡木匠教制水车,引河水入高地。山地无河道,劝民开塘积水,旱情大减。呈贡原无讲学之所,若功捐俸创建“凤山讲堂”。并集众绅续修《呈贡县志》。呈贡人士绘《望雨》、《劝耕》两图赠若功。雍正四年冬,奉旨进京,若功不愿继续为官。皇上问话,故作答非所问,帝以为他已年老耳聋,令原品归老。

为官8年,两袖清风,颇觉自得。晚年在家,教育儿孙读书明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著有《至性四书》、《积庆楼文集》、《诗集》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