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大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东门大桥:《县志·疆域志》记载,威武门吊桥,在门外正东跨淝河,后建为石拱三孔桥。威武门,就是大东门,当年民间流传着“进德胜(德胜门),出威武(威武门),”口头语,即相传出征凯旋归来和新官上任均从德胜门进城(取得胜之意),出征或离任皆由威武门出城,威武门城楼比其它六门城楼都高大。1952年夏季,洪水冲毁,重建今桥,初名“胜利桥”,因胜利路故名。1981年更名“淮河路桥”,一九八四年秋因泄洪需要,在原桥基础上拓长七十二米,拓宽,另增建两侧行人道(各二米五十),以利桥上车、人分道流通。东门大桥就是合肥人常说的威武门大桥,处在今淮河路桥原址。它是东门“喉咙”,原来的东门大桥有一辆卡车宽,为三孔石拱桥,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在这里祭上“鞠躬旗”,一个男孩急着进城为父求医,匆忙之间,忘记了对“太阳旗”鞠躬,被日本鬼子刺死在桥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