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奥会
简介“胡奥会”是指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正式外交会晤。

背景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离开新加坡访问中国,首站为上海,11月16日转往北京。这次奥巴马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也是美国总统10多年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界普遍关注的胡奥会11月17日在北京举行,这是两人继在伦敦和纽约之后的第三次见面,经济、气候变化以及朝鲜、伊朗核问题等将是中美此次元首峰会的主要内容。由于美国近来频频对中国产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因此如何化解贸易争端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也将是会谈的焦点议题之一。
结束中国之行之后,奥巴马18日前往韩国,预计他将会对驻韩美军发表讲话。由于美国面临着对阿富汗增兵的问题,奥巴马很快就会作出决定。因此在美军基地发表讲话是否会透露相关的信息受到外界关注。“胡奥会”峰会亮点奥巴马的这次亚洲之行广受关注。奥巴马的亚洲政策顾问杰弗里·贝德称布什政府执政期间在处理与亚洲的关系时往往透过反恐战争的视角,对此奥巴马政府将会予以改变。奥巴马也希

望通过这次访问表达美国对亚洲的重视,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之前出访东盟时曾经喊出“美国回来了”的口号,奥巴马无疑是想强化这一点。 “随着亚洲经济的继续增长,各种整合模式的逐渐显现,奥巴马想要表达的是美国是亚洲事务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贝德说。
不过此次访问的具体成果目前还有待观察,很多亚洲国家希望美国能够重启全球贸易谈判,韩国也希望与美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但奥巴马面临着国内的经济问题以及失业率居高不下,恐怕很难有所作为。布什政府时期的白宫亚洲政策顾问迈克·格林说,奥巴马这次亚洲之行在贸易问题上恐怕是空手而来。至于朝鲜核问题以及伊朗核问题,估计将会在各种会谈中被频繁谈及,但获得突破的可能性也相当之低。“胡奥会”发表《中美联合声明》中美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二00九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成果丰富。双方积极评价中美建交三十年来两国关系取得的巨大发展,并就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达成一致。奥巴马总统将分别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见。奥巴马总统还与中国青年人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他们的提问。一、中美关系双方认为,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对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双方认为两国元首今年以来的三次会晤和两国其他重要双边交往加强了两国关系。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于明年访问美国,胡主席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两国领导人将继续通过互访、会晤、通话、书信等方式保持密切沟通。二、建立和深化双边战略互信双方认为,二十一世纪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对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需求日异增强。中美在事关全球稳定与繁荣的众多重大问题上,拥有更加广泛的合作基础,肩负更加重要的共同责任。两国应进一步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为促进世界和平、安全、繁荣而努力。三、经济合作和全球复苏双方决心共同努力,推动全球经济实现更加可持续和平衡的增长。为此,双方注意到彼此强有力和及时的政策措施有助于遏制全球产出下降和稳定金融市场。双方同意延续现有举措以确保强健、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体系。双方重申将继续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双方承诺履行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二十国集团峰会和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作出的所有承诺。四、地区及全球性挑战双方认识到,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中美在合作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挑战方面拥有共同责任。双方强调中美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支持构建和完善开放、包容、共赢的地区合作框架。双方将努力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在促进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以及东盟地区论坛在促进地区安全合作方面发挥更有效作用。五、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双方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建设性和富有成效的对话。双方强调气候变化是我们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双方认为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强有力的回应,国际合作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双方相信,应对气候变化应该尊重发展中国家把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优先事项,并相信向低碳经济转型是促进所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北京
历次胡奥会第一次胡奥会2009 年4月1日 第一次胡奥会200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英国首都伦敦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胡锦涛表示,总统先生就职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良好开局。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之中,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和深化,各种全球性挑战明显增多。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共同利益。当前中美关系正站在新的起点上,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两国应该而且能够携手努力,共同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胡锦涛指出,新时期中美关系应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应该是积极的关系。虽然两国社会制度、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发展阶段不同,但双方都应该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对方,用积极的行动推进各领域对话和合作。第二,应该是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携手应对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复杂棘手的挑战和问题,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第三,应该是全面的关系。双方不仅应该深化经济、反恐、防扩散、执法、能源、气候变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推动两军交往,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以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不断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 胡锦涛强调,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中美双方决定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相信在双方国家元首特别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一定会取得积极成果。 奥巴马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令人瞩目地向前发展。美中两国不仅有着非常紧密的经济关系,而且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很高兴双方建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希望通过加强接触和对话,在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上取得进展。美方对两国关系在现有坚实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景感到乐观,赞同使两国关系变得更加积极、合作、全面。双方要相互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使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王岐山副总理和戴秉国国务委员将作为中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希拉里·克林顿国务卿和蒂莫西·盖特纳财政部长将作为美国国家元首特别代表分别负责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双方将于2009年夏季在华盛顿举行首轮对话。同时,双方将继续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机制,促进两国经贸领域互利合作。 两国元首同意进一步深化广泛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强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对话和务实合作,恢复和扩大防扩散和其他安全问题磋商。两国元首对两国立法机构、地方、学术、青年等社会各界交往继续扩大表示欢迎,同意早日恢复人权对话。两国元首表示将致力于发展两军关系,推动两军关系继续改善和发展。第二次胡奥会“胡奥会”是于当地时间4月1日下午在美驻英国使馆举行的。据美联社报道,会谈结束后,白宫宣布两国同意“加强在全球经济和金融事务方面的协调和合作”,并说“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导者,中美将共同致力于应对金融危机”。白宫还宣布,奥巴马总统接受邀请将于今年下半年访问中国。另外,中美两国还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白宫表示,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和财长盖特纳将在新的对话机制中代表美国。
两国间新对话机制名称与以前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类似,不过,以前的对话美国只是财长带队参加,显然现在的对话层级更高。
在本次G20峰会中,两国领导人都密集安排了多场双边会谈,但对对方的关注度都很高。奥巴马行前还特别点到中国。他呼吁各经济大国跟美国一样,大胆采取扩大支出措施,以应对需求下降的问题。他说:“我认为一些国家,例如中国,采取类似行动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彭博通讯社4月1日援引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副助理麦克多诺的话说,美中两国关系开局良好,胡奥会晤将为巩固这一关系提供一次机会。
在会谈之前,“胡奥会”已经被媒体视为本次G20峰会的最大看点。最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的社论认为,尽管G2的提法遭到不少非议,但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伦敦首次会晤显然比G20峰会更为重要。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会议虽在英国举办,有几十个国家元首出席,但奥巴马与胡锦涛将是本次峰会受人瞩目的两位上宾。报道提到两人受瞩目的原因时说,胡锦涛格外令人瞩目是因为“中国目前在世界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奥巴马则是由于他“第一次以美国总统身份在重大国际会议上亮相”,而上一届G20峰会时,“踌躇满志的奥巴马只能作为候任总统在一旁列席,看着他的前任布什总统站好最后一班岗”。
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称:“在峰会召开之前,中美两国元首将举行首次会晤,考虑到中美两国的影响力以及相互依赖性,两位领导人的会面很可能会使更大范围的会议黯然失色。”报道援引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的分析认为,“这是他们的首次碰面,我认为双方的当务之急是保证两位元首有一个顺利的开始,并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这在任何文化中都是重要的,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两国领导人间保持良好关系,当其中一个人感觉需要时就可以顺手拿起电话打给对方。保持这样的关系对于美国来说在各个方面都是有益的。美国总统布什和胡主席之间就保持着这种关系,奥巴马周围的人知道这一点。”
美联社在一篇题为“在与中俄领导人的会晤中,奥巴马面临风险”的报道中说,中俄是两个最起劲地挑战美国在全球地位的国家,中俄两国都提出了创建新的国际货币以结束美元统治地位的建议,提出这一建议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受到崛起的具有竞争力的势力集团的压力。
“G2的预演”?
德国《柏林日报》4月1日以“G2的预演”为题报道称,世界力量中心———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元首举行面对面的会谈,成为这两个国家互相摸底的机会,“奥巴马对这位客人不敢怠慢,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是美国的债主”。该报道还称,有分析认为,中国和美国将建立G2机制,广受瞩目的“胡奥会”也许是这个机制的预演。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3月31日报道说:“尽管金融危机的后果还无法全部预料,可是有一点今天就很清楚了,那就是,它加速了国际权力关系的改变,有助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成为与美国并肩的全球权力中心。这场金融危机可能会是“中国崛起”的历史性转折点。在伦敦的G20上,人们将会比以往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权力的推移。许多观察家不再将这次峰会称为‘G20’,而是‘G2’,即中国和美国”。
对于西方出现的大量G2的议论,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锋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G2只是一个概念,不是一种现实可操作的方案,对于这一点美国和欧洲心里都很清楚。G2的提出只是为了表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诱导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以及表达一种担心,如果中美不加强合作关系,将有可能引发地缘冲突。
朱锋认为,对于G2中国没必要抱太多热情,中国的国家利益不需要G2机制,中国也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多国际责任,一旦被架上去就下不来了。中国还远远不是强国,而是大国。第三次胡奥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2009年11月17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欢迎仪式后,胡锦涛将同奥巴马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谈后两国元首将共同会见记者。
此次会晤将是胡锦涛和奥巴马的第三次会晤。此前,他们曾在伦敦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和在纽约的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两次会面。第三次“胡奥会”将如何引领中美关系未来,备受外界瞩目。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16日下午乘“空军一号”专机从上海飞抵北京。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前往机场迎接。
在北京期间,奥巴马还将分别会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两国领导人将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在北京期间,奥巴马还将前往故宫、长城等标志性景点参观游览。
奥巴马是于2009年11月15日深夜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在上海访问期间,奥巴马会见了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市长韩正,并与中国青年学生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