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简介经过了由军到民、由小到大的发展历程,1966年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航校理训处图书资料室;1982年改为中国民航飞行专科学校理论教育处图书资料室;1984年改为理论教育处图书馆;1986年10月我校第一座图书馆竣工,馆舍面积2700㎡,同时升格为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2006年7月,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雅、造型别致,集学术研究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图书馆在我校西区显著位置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16135㎡,占地面积10405㎡,楼高6层,阅览座位2650席,图书馆业务管辖全校13个图书资料室,设有办公室、信息技术部、阅览流通部和采编部等部门,现有职工33人,其中,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教授1人,副高级专业职称5人、中级专业职称9人。具有硕士学历1人、大学本科学历20人、专科学历12人。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经过50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以航空文献为主线,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工程及航空运输管理等文献为特色,能满足工、管、文等不同学科教学、科研需要的藏书体系,现有纸质藏书56万册,电子图书60余万册,馆藏总量己达116万册。其中馆藏航空类文献资源近8万册,专业原版期刊近80种,体现了我馆强大的航空类专业文献馆藏优势。近年来,图书馆加强了数字化资源建设,使电子资源建设初具规模,购置了20种中外文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与文摘数据库,自建了《民用航空技术与飞行安全数据库》(中、英文版)、《馆藏航空期刊篇名数据库》、《民航各型飞机故障汇编数据库》、《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士学位论文数据库》、《民航各型飞机机型数据库》等6个自建数据库,其航空类信息源大大超过目前国内三大期刊数据库,成为我校图书馆重要的特色数字资源。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非常重视图书馆自动化和数字化的建设,我馆现已成为四川省教育厅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常务馆、四川省高校自动化网络化优秀图书馆。2006年新建成的图书馆,选用了目前最先进的IPS、IP-SAN等系统、TRS异购资源整合平台,开发了民航各型飞机机型数据库,实时更新的航空信息港,特别是已建成的波音资料室MyBoeingfleet网站和正在建设的空客资料室、网站,将是这两个公司在中国高校建立的第二个网站,已成为我馆有别于其它高校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同时,我馆采用先进的汇文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图书及电子资源的采购、验收、编目、典藏、流通到网络服务的一体化管理,为读者提供了24小时在线书目查询、电子文献、征订文献、新书通报、网上预约与续借等服务,并且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全校13个图书资料室的业务连接。总之,读者可通过各种渠道享受到我馆现代化、开放式的以人为本的服务,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信息。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一贯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共享、开架、实时、优质和快捷的读者服务原则,实行了全开放布局与藏阅一体化服务,主要服务窗口每天开放,全馆周开放时间为91小时。新图书馆设有能满足不同层次读者需求的阅览室、自修室、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教师研修室、课题研讨室、学生研讨室、学院文献陈列室等,280台PC机投入书目查询、国内外联机数据库和光盘数据库检索和利用。为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率和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技能及信息素养,我馆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分别开展入馆教育、《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现代信息查询与利用》等课程培训,图书资料室管理专题讲座和培训等。图书馆积极深入地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创办《国内外民航及高校发展动态》、《教育文选》等内部刊物,为实现我校成为 “世界知名、亚洲第一”飞行大学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图书馆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以工科为主的教学应用型数字图书馆,从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服务模式、服务质量、运行管理机制、人才队伍等方面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高校在航空安全、飞行技术、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航空物流等方面信息量最大、最新的国内航空信息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