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华
概况
姓 名: 郑永华 党 派:中共党员;出生年: 1963.09.06 性 别: 男 ;职 称: 副教授

学 位: 硕士 ;研究方向: 水产养殖学及渔业环境与生态
简历和成果
1984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获“水产养殖学”专业学士学位,1996年西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环境与生态”方向理学硕士学位。已主持和主研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如主研农业部重点课题“万源县农业科技综合开发与推广”,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贵州石阡县稻鱼工程配套技术推广”,获贵州省丰收计划二等奖(排名第一),主研北碚区科委重点项目“ 中华倒刺鲃养殖技术试验研究和苗种基地建设”,于2006年度获得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主持农业部重点课题“三峡库区云阳县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主持重庆市建设委员会重点项目“三峡库区重庆市小城镇污水治理综合研究”,主研国际原子能机构资助课题“重金属对重庆市环境的影响研究——利用核技术研究污染环境汞循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等。
现主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公益性研究专项课题“长江重要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价——长江上游重要鱼类资源变动研究”,主持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合作研究课题“小南海水利枢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专题研究”,主持西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石柱龙河大鳍鳠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人工繁育”,主持了西南大学教改课题1项;主研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重点项目“三峡工程对长江鱼类资源的影响”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多项。已在《应用生态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淡水渔业》、《水利渔业》、《西南农业学报》、《生态农业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参编了农业部“十五”规划高等学校教材——《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淡水捕捞学》等部分章节。目前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学”和“渔业资源环境与生态”等方面的教学及研究工作。
代表论文
稻鱼鸭复合生态经济效益的初步研究. 应用生态学报,1997,8(4)
汞对鲤、鲫鱼组织转氨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19(1)
对氯硝基苯对草鱼种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2001,14(4)
池塘套放小体积网箱培育鱼种技术.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增刊),2004,26(21):25-27.
稻鱼菜、鸭多元复合生态模式综合效益的试验研究.淡水渔业,2004,34(4):40-43.
中华倒刺鲃肌肉溃烂病及其防治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2005,35(4):36-38.
中华鳖“烂颈病”病因学的初步研究. 淡水渔业,2005,35(6):44-46.
三峡库区船体网箱和浮式网箱养鱼效益的对比试验.CAA2论文集,2006.
大鳍鳠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技术及养殖前景. 水利渔业,2007,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