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透明凤尾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学名 Fissidens bogoriensis

科名 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属名 凤尾藓属 Fissidens

中文名 拟透明凤尾藓

中文异名

描述 Fissdens bogoriensis Fleisch. Musci FI.Buitenzorg 1:22.190-1,Iwats.and Suzuk.Journ.Hattori Bot.Lab.51:352.1982;Li,Acta Bot.Fennica 129:5.1985;Redfearn and Wu,Ann. Missouri Bot. Gard. 73(1):187. 1986.

植物体细小,绿色至暗绿色。茎极短,多不分枝,叶密生;茎连叶高。0.5-2. 3mm宽0. 4---2. 5mm,茎的实际长度远小于叶长;皮部细胞大而薄壁,除中央有几个较小细胞之外,其余多为同等大小的大型薄壁细胞。叶2-6对,下部叶小,上部叶远大于下部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0. 7-1. 6mm,宽。0.1---0. 4mm;叶边几近全缘至略具细圆齿,边缘常不分化或由1--3列狭长略厚壁的细胞构成微弱而且常呈嵌条型的分化边缘;中肋通常远离叶尖消失。但亦有几达叶尖(尤见于雌苞叶中);叶细胞大型,薄壁,六边形至四方形,前翅细胞长19--44μm .叶鞘基部细胞长可达80μm。雌雄同株,雄枝生于主茎基部。颈卵器顶生于主茎上,长190--220μm。蒴柄长。0.9-5. Omm,平滑。孢蒴通常平列,稍不对称;蒴壶长0. 5mm。蒴外层细胞四方形至长方形,薄壁,角隅强烈增厚。蒴齿长0.2--0. 25mm,基部宽20一25mm,上部具螺旋状增厚,中部具粗疣.下部具细疣。蒴盖长0.3--0. 6mm,具长喙。蒴帽钟状,长0. 3-0. 6mm。孢子直径8-14(16)μm,平滑。

生境 多生于林下湿土上,偶为石生。

产地 台湾,未见标本。据Iwatsuki 和Suzuki (1982)报道,本种在我国台湾有分布。以上的特征描述是根据lwatsuki和Suzuki (1982)对本种的形态描述翻译而成] 。

分布 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