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名号战列舰
概况榛名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开工时作为巡洋战舰(战列巡洋舰)建造的,是金刚级的3号舰。同型舰4艘,即“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金刚级是日本的首批所谓的超级无畏舰。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榛名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群马县境内榛名山。
建造完成时的榛名号战列巡洋舰金刚级的1号舰“金刚”号在英国建造。依据随金刚号引进的设计图日本海军开始巡洋战舰的国产化,自行建造了3艘同型舰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其中金刚级的3号舰榛名号在神户川崎造船所建造,而4号舰雾岛号则是在长崎三菱造船所建造,均是在民间的造船所制造,和在英国建造的金刚号及在日本海军船厂建造的比叡号不同,海军也乐见两家造船所互相竞争。不过由于两家船厂竞争过于白热化,建造榛名号的川崎造船所发生了部门负责人因进度落后而自裁的事件,最后两家造船所协调进度,榛名、雾岛两舰同时竣工。榛名号建造完成时,与同型姊妹舰等四艘巡洋战舰成为日本海军最强的新锐战舰。
第一次大改装完成后的榛名号榛名号1920年9月12日曾在参加射击演练时发生了炸膛事故,炸毁第1号炮塔右舷主炮。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后,日本海军将四艘金刚级巡洋战舰强化防御性能,榛名号率先进行改装工程。从大正十三年(1923年)三月起,在五年后的昭和三年(1928年)七月完成。强化炮塔基座、弹药库以及机舱等处的水平防御装甲,水线以下增设防鱼雷隔舱,更换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撤除一号烟囱,解决排烟对舰桥的影响,提升主炮最大仰角,原来的三脚桅樯式桅楼改建成塔式舰桥。改装完成后排水量增加了约三千吨,速度由原来的27.5减慢到26节。在第一次大改装后改变了其舰型,从1931年起正式改为战列舰。榛名号曾在特别观舰式中担任昭和天皇的御召舰。
第二次大改装工程完成后的榛名号榛名号在昭和八年(1933年)开始第二次大改装,更换了锅炉、主机,最高航速提高到30节,提高续航距离,延长了舰体,降低航行阻力,并补足舰体的强度,改进炮战指挥能力,舰桥也进行了大幅度改动,此外,后部舰桥和其它姊妹舰有一点不同。第二次大改装工程完成后,榛名号标准排水量32156吨,舰长222.5 米,宽31.02米,吃水深9.72米,主机动力136000匹马力,最高航速30.5节,舰载武器装备有356毫米口径主炮8门、152毫米口径火炮14门,127毫米口径火炮12门、25毫米口径火炮34门及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太平洋战争经历在太平洋战争开始时榛名号和金刚号一起编于第一舰队第三战队,支援马来半岛的登陆作战。翌年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榛名号编入了机动部队远赴印度洋作战。在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海战中,榛名号遭受到轰炸,挨了近失弹而损伤。然后榛名号进入了所罗门群岛海域,支援日军与美军争夺瓜达卡那尔岛的作战,在昭和十七年十月十三日,榛名号与金刚号一起炮击瓜达卡那尔岛的美军机场,其中榛名号发射了约490发的炮弹(岛上日军发电称"胜过千门野炮")。之后,榛名号又参加了南太平洋海战。日军瓜达卡那尔岛争夺战中失利,榛名号参与了掩护撤退的行动。
昭和十九年(1944)六月的马里亚那海战中榛名号在美军空袭中被炸弹击中受伤,返回日本修理,被损伤的一个推进轴未能修复。后复归战场,并参加了十月的莱特湾海战,中遭到美军机的攻击而损伤。莱特湾海战结束后榛名号于十二月返回日本。
榛名号在吴港遭轰炸回归日本本土后榛名号被配在吴镇守府,作为警备舰而停泊在濑户内海的吴港江田岛。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二十八日,在吴港被美军轰炸机攻击,在被十三枚炸弹击中后坐沉海底。就以这样的姿态迎接日本战败投降。战后1946年至1948年解体。
榛名号第二次大改装中,拆除后部桅杆的上半部分,这段高约13米的木制桅杆,放置在兵库县的一座"国民精神修道场"做旗杆用,战后移至于八幡神社,成为金刚级战舰唯一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