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成像研究中心
【简介】北京大学功能成像中心(Functional Imaging Center, Peking University)是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所属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平台。“功能成像中心”的研究队伍由来自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医学影像学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他们将结合各自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高度跨学科的研究工作,目的是为了推动功能成像这一交叉学科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在北京大学建立一个L国际水平的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研究中心,推动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电子学、数学、信息学、计算机等学科与医学影像学的交叉研究,在认知脑功能成像和医学影像学等领域做出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功能成像中心”将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具有良好学术氛围的研究基地。“功能成像中心”还将开展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为我国培养认知脑功能成像、分子影像与医学功能成像等领域的高水平人才。 “功能成像中心”近期将着重研究功能成像与分子影像的基础问题,以功能成像技术为手段,以解决认知心理和疾病问题为最终目的,开展各项功能成像与医学分子影像的理论、技术及试验研究。这些研究是功能成像领域中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并有可能将我国的相关研究带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几个方向。
“功能成像中心”目前拥有的主要技术手段包括3.0T MR扫描仪、高密度脑电(EEG/ERP)系统、TMS系统、PET-CT和超声等多种成像工具,为开展脑科学、生物医学、认知科学、功能磁共振物理学以及计算机图像处理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研究课题】前列腺MRS的数据后处理——Z分数模型:
王霄英(北大医院),包尚联(重离子所)等
前列腺MRS的数据后处理——P文件的解读:
王霄英(北大医院),叶安培(电子学系)等
前列腺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后处理——强化曲线的自动判断:
王霄英(北大医院),袁克鸿(重离子所)等
前列腺扫描线圈——研发新线圈:
蒋学祥(北大医院),包尚联(重离子所)等
肾脏动态增强扫描数据后处理——图像配准:
丁洁(北大医院),方竞(力学系),叶安培(电子学系)等
离体肝脏脉管结构扫描的数据后处理——三维重建:
李龙(首都儿科研究所),叶安培(电子学系)等
DTI扫描的数据后处理——配准和重建:
蒋学祥(北大医院),叶安培(电子学系)等
脑灌注扫描——序列设计和数据后处理:
肖江喜(北大医院),孙伟(GE公司),包尚联(重离子所)等
急性脑梗塞的研究——动物实验、数据后处理:
王霄英(北大医院),包尚联(重离子所),鲍圣德(北大医院)等
脊髓创伤修复试验——干细胞功能的评价:
鲍圣德(北大医院),沈丽(医学部干细胞中心),王霄英(北大医院)等
肝脏功能成像——图像后处理及功能指标的提取:
方竞(力学系),王霄英(北大医院)
视知觉组织的神经机制----基于小波算法的脑电功率谱分析。
韩世辉(心理系),姜明(数学学院)
空间选择性注意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
韩世辉(心理系),耿直(数学学院)
便携EEG/ERP系统的研制
方竞(力学系),韩世辉(心理系)
社会认知功能的神经基础----结合脑成像和脑损伤病人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韩世辉(心理系),王霄英(北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