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鸟瞰图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上海市龙华路上,毗邻古刹龙华寺。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在此被关押和杀害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义士数以千计。1949年解放后,这里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

龙华烈士陵园位于龙华寺西侧,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里原为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解放后,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20世纪90年代初与上海烈士陵园合并建设。1995年7月1日建成开放,是一座集纪念瞻仰,旅游,文化,园林名胜于一体的新颖陵园,素有“上海雨花台”之称。

陵园设纪念瞻仰区、烈士墓区、遗址区、地下通道与就义地、碑林区,青少年教育活动区、干部骨灰存放区和游憩区等八大功能区。江泽民同志为纪念碑题写“丹心碧血为人民”。陈云同志题写馆名“龙华烈士纪念馆”。11座大型雕塑与纪念广场坐落于南北主轴线上。这里安葬着顾正红、罗亦农、赵世炎、林育南、李求实等1600余名烈士,并建有申城第一碑林,占地20多亩,分南北两排,各长54米,遥相呼应。南壁碑碣,为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北壁碑收录了上海烈士的革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命诗文。

陵园四季林木苍翠,入春桃花盛开,从农历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的半个月里去龙华瞻仰烈士,观桃花,敬香登塔逛庙会已成为上海人的习俗。

1985年,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新建成现在的龙华革命烈士陵园。这是一个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纪念地,占地19公顷,辟有纪念瞻仰区、墓区、老干部骨灰存放楼、碑林区等,其中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龙华公园前身为血华公园。血华公园建立后,由于管理不善,园容面貌很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工务局园场管理处在1951年7月接管了公园并进行整修,于1952年5月1日对外开放,改名龙华公园。1964年由市园林管理处设计科吴振千、周在春规划,又对公园进行扩建整修,增设苗圃、温室,园地扩大至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塑像

8万平方米,1984年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梁友松的扩建规划曾被市有关领导部门选中,因情况变化未实现,扩建后园地增至10万多平方米。

整修扩建后的龙华公园大门朝南,园门内外两侧桃树成林。大门内,挺立着一座10米多高的赭红色岩石假山,假山前筑有花坛,布置适时花卉,使四季花开不绝。假山东侧约20米处是儿童乐园,乐园大门是一座建于民国17年(1928年)的五斗牌坊,正面书“儿童园”,背面书“龙华园”,园内设有宇宙飞船、龙型荡船、滑梯、转盘等儿童游乐活动设备。乐园北面有一块长方形大草坪,两侧是画廊,四隅分别建一座高约4米的军乐台和3只精巧的小亭。在草坪北缘有一座古朴典雅的茶室,茶室西北有一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池塘,砌石驳岸,池内养鱼,清澈见底。池塘正北有一广场,可供近千人活动。广场东、西、北三面有土山环抱,山上植松柏等乔木,广场西南有长廊、水榭。园内树木约9000株,其中桃树约有500株,桂花树约200株,其他有雪松、梧桐、腊梅、广玉兰、青枫等。花卉有120余个品种。

抗日战争前,国民党的淞沪警备司令部位于龙华公园西侧,内设看守所,民国16~26年间,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被关押于此。龙华公园东北(今龙华路2501弄1号)为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罗亦农、杨殷、彭湃、陈延年,“左联”作家李求实、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等上百位革命者均在此英勇就义。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85年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把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烈士就义地原址和龙华公园建为龙华烈士陵园,但因征地、动迁、投资等复杂原因,延至1990年11月1日第一期工程才动工。工程主要项目是建造临时纪念碑,布置龙华烈士纪念馆,修复原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遗址和整修就义地等,至1991年6月26日竣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龙华烈士陵园纪念碑题写了“丹心碧血为人民”,邓小平为陵园题写了园名,陈云为龙华烈士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1年7月1日,陵园局部向社会开放。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1992年7月14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在漕溪北路的上海烈士陵园并入龙华烈士陵园,原规划方案需重新设计。同年9月,市人民政府调整了陵园筹建领导小组成员,由副市长夏克强任组长。1993年7月7日,市人民政府批准龙华烈士陵园续建工程列入市重大工程预备项目,1994年正式列入市重大工程项目。在市、区政府的支持和当地有关单位、市民的配合下,在短时期内动迁了21个单位和780户居民,土地面积由184亩多扩大至285亩多(19万多平方米)。陵园采用市民用设计研究院邢同和的总体设计,绿化设计由市园林设计院谢家芬担任,土建工程由上海市住益建设发展总公司负责施工。1995年7月1日工程按时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规划布局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主题、主轴线、主体建筑的交融;昨天、今天、明天的交接;建筑、园林、雕塑艺术的交辉。突出地把园名建筑、纪念碑以及纪念馆三组特定纪念建筑群作为主体连用。其他建筑都围绕主轴线向四周放射,体现陵园的整体效应。

纪念瞻仰区

位于陵园中、南部的南北主轴线上,东西宽160米,南北长440米,占地7万多平方米。大门广场内是一座有传统特色的门楼,楼顶上为邓小平所题的“龙华烈士陵园”6个金色大字。门外广场东侧保留原龙华公园挺立的红岩巨石,象征革命烈士威武不屈的英姿。门楼后是香樟林广场,穿过广场是一条笔直的长甬道,过纪念桥后,甬道向两边拓宽,象征革命道路越走越宽广。其后为三层逐层升高和逐层向两旁扩大的平台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雕塑

。第一、二层平台的中央为中心广场,是用红白相间的花岗石铺成。在第三层广场正中,一座用红色花岗石筑成的巨大横碑似由鲜花凌空托起,碑的正面镌刻着“丹心碧血为人民”7个镏金大字,反面是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署名的龙华烈士陵园碑文。纪念碑后面是烈士纪念馆,面积1万多平方米。纪念馆呈金字塔形,四层阶梯建筑内墙面装贴的红花岗石,与塔上覆盖着的天蓝色幕墙玻璃相贯组合,形成4个充满阳光与生机勃勃的四角中庭,在庄严肃穆中透出现代气息。纪念馆是陵园的主体,也是整个陵园的中心。

在第二层平台两旁,有“独立、民主”、“解放、建设”两组主题雕塑,作者为叶毓山。雕塑用四川平武产的芝麻白花岗石雕刻而成,各高6.5米,长12米,共有22个人物,四面可瞻仰。“独立、民主”一组群雕以近代上海革命历史为背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上海等情节组成,表现了先烈们悲壮激昂、浩气冲天的战斗精神。“解放、建设”一组群雕则展示了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日新月异的腾飞景象。

碑林遗址区

在陵园东侧,紧依千年古刹龙华寺,占地20亩(1.33万平方米),由两座碑亭、四座碑廊、两座碑墙和大型梯形式花坛组成。碑林入口处是一座名为《且为忠魂舞》的大型烈士群雕,底座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座雕塑原置于上海烈士陵园,这次仍由原作者刘巽发迁塑于此。两亭为方形,攒尖顶,全部以白水泥建成,亭中央各立一根四面有碑刻的碑柱。两廊外的一侧建有对称的两座各长50余米的大型碑墙,一墙镌刻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迹;另一墙镌刻自民国16年以来在上海牺牲及曾关押于龙华的烈士诗文29篇。在茂林修竹间,还竖立数十块保持自然形态、大小不等的石林碑刻,星罗棋布,自然成林。

就义地及地下通道

位于陵园的东北隅,南衔遗址碑林区,西邻纪念瞻仰区,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义地与纪念区、男女看守所由一条长300余米的地下通道联接,东南角屹立着20多块斧劈石,表示后人对烈士们宁死不屈的高风亮节的崇敬和怀念。

烈士墓区

是由烈士纪念堂和烈士墓地及无名烈士墓组成。烈士纪念堂造型别致,圆形的顶部是斜面几何形钢架玻璃天棚结构,墙面内外有三块“百年英烈历史浮雕”。纪念堂内有一幅2.3米高,13.5米长的瓷版画,主题“碧血”,内容取材于春秋时期“碧血丹心”的成语故事,和表现历代人民对爱国志士的缅怀,气势非凡。烈士墓地面积1800平方米,分东西两区,中间是14米宽的通道和花坛。墓地内遍植草皮,道路用鹅卵石铺设。卧式墓碑用印度红花岗石,烈士英名由刘小晴书写,烈士遗像以钛白铜板网制成。纪念堂西北角的两层楼房,为生前有较大贡献的干部骨灰存放之处。

绿化种植陵园的植物配置是以相应的植物风姿来烘托景区的主题内涵,园中有大块草坪,大面积的松柏、香樟、枫、桃花、桂花、杜鹃林,使陵园呈现“春日桃花溢园,秋日红叶满地,四季松柏常青”的景色。

园门内广场保留龙华公园原有的一片香樟林,树的胸径达0.35米以上,树冠衔接郁闭。外围散布有龙柏、罗汉松等大树,下层配植冬青等小灌木,形成陵园入口的一处特色景点。

龙华观桃是上海历史上有名的胜景,在陵园大门东侧有大片桃花林,种植碧桃、垂丝桃、寿星桃等品种约500株,周边内侧还种有红花夹竹桃。每当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时,但见落英缤纷,和不远处隔路相望的龙华古塔交相辉映。“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这首为人们传颂的革命诗篇,更使桃花与陵园联成为一体。

陵园南北主轴线甬道两侧密植高大龙柏,圆柱形树冠绵延成两道绿墙,外侧成排种植四季常青的雪松。甬道外面两侧种四季叶色呈红的红枫,下层地被铺种杜鹃花,组成上红下绿的景观。甬道中段两旁对称的大花坛中,满坛鲜花簇拥至烈士纪念碑前。

东西副轴线与南北主轴线垂直交错,成为东西向的林荫干道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龙华革命烈士陵园

,两旁以广玉兰为主调树种,配植茶花、栀子花、八角金盘、八仙花等花灌木。副轴线东段伸入的碑林区全部植竹丛,青青翠竹既象征烈士们的高尚气节,又突出了江南园林的风格。另一条副轴线位于陵园西北部,绿化以墓地为主体,列植蜀桧作为背景树,墓地前面铺就常绿草坪,四周群植腊梅、南天竹、桂花、石榴、紫薇。此外,在河边池旁点植合欢、柳等树种。

在纪念馆北端有苗圃,栽培盆花、各种红色草花及花灌木等,用以补充、调换园中花卉,使陵园花坛常年显出生机。

旅游交通交通提示:

从上海火车站乘轻轨到龙漕站下车,步行5分钟到龙华烈士陵园,或乘地铁1号线到漕溪路站下,盐龙华西路走到龙华路即可。

公交41路、44路、56路、73路、87路、92路、104路、111路、251路、733路、718路、714路、720路、734路、805路、809路、824路、857路、864路、932路、933路、938路,龙吴线、龙莘线、新龙线、马龙线等。

相临景点上海博物馆、豫园、上海动物园、宋庆龄故居、上海植物园、江湾体育乐园、周公馆、孙中山故居、鲁迅墓、鲁迅公园、上海大剧院、人民公园、上海图书馆、大洋海底世界、八万人体育场 、新天地、多伦路文化街、上海自然博物馆、共青森林公园、静安寺、杨浦大桥、玉佛寺、南浦大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锦江乐园、鲁迅故居、徐家汇天主堂、鲁迅纪念馆、邹韬奋故居、白云观、共青团中央机关旧址 、真如寺、圣母大堂、文庙、复兴公园、江湾政府大楼 、上海美术馆、福州路文化街、沐恩堂、南京路步行街、《中国青年》旧址 、陈毅广场、虹口开发区 、外滩、中共一大会址、团中央旧址 、人民广场、沉香阁、奥丽安娜号、大世界游乐城、黄浦江、自然博物馆、水上运动场 、朱家角镇、城隍庙、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大理石大厦、高桥烈士墓 、大境阁、白云观 、高桥太平天国烈士墓 、龙华塔、潮音庵、点春堂、丁香花园、黄炎培故居、龙华寺 、黄浦江 、黄道婆墓、国际礼拜堂、鹤鸣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