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行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斯行健
斯行健

斯行健(1901.3~1964.7)

简介古植物学家。浙江诸暨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31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前身)研究员、所长。长期从事古植物研究,对古植物的分类和演化、地层划分对比以及植物地理分布等都有深入系统研究,是我国古植物研究的先行者。主要论著有《中国中生代植物》、《陕北延长层植物群》、《鄂西香溪煤系植物化石》等。其中《中国古生代植物图鉴》及《中国标准化石--古生代及新生代部分》两部专著,对我国地质勘探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33年斯行健载誉归来,先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授,开设古生物学讲座。这门课程的首次出现,为国内本学科的发展打下了基础。4年后,斯行健到心向神往的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工作,准备在李四光教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做些扎实的古植物学研究,却因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困难重重,未能顺利展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图书、标本在内迁中,几经周折,辗转搬运损失殆尽,他个人多年苦心搜集的资料又几乎全毁于庐山。后在重庆中央地质调查所稍好的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在战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仍能完成重要著作多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质研究所获得了新生,给斯行健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希望。他以加倍的努力投入工作,1950年发表论文4篇,出版科普读物1册。1951年又连续发表了论著12篇之多。这一年中国科学院在接受原中央研究院各研究所的基础上又组建了一批研究所。亚洲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从事古生物学研究的机构——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在南京正式成立(该所后来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又再度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斯行健先后被任命为代所长、所长。

斯行健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届代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1953年《古生物学报》创刊以来,斯行健连任编委,他也是中国《古生物志》的编委。50年代他所发表的著作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以往的总和。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三等奖。

简历1901年3月11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斯宅村。

1920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预科。

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6—1928年任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助教。

1928—1931年在德国柏林大学作研究生,攻读古植物学。

1931年毕业于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

1931—1933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古植物学。

1933—1937年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

1937—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1947—1948年赴美国,在华盛顿美国地质调查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学术交流。

1951—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所长。

1954—1964年当选为第一、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52—1964年任中国古生物志和古生物学报编委。

1964年7月19日病逝于江苏省南京市,终年63岁。

研究方向:古植物学家、地层学家。他是早年留学回国开创古植物学的学者。为我国古植物学研究与教学奠定了基础,是我国陆相地层研究的先驱。他编著的《中国古生代植物图鉴》是第一部系统总结我国古生代植物和陆相地层问题的著作。他的《陕北中生代延长层植物群》一书,率先指出了我国中生代植物群演替规律,并提出了我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的划分方案。他艰苦创业,治学严谨,为我国古植物学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