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田野海象

于日本北海道晚上新世白糠组(shiranuka formation,约400万年前至300万年前)及福岛県四ツ仓组(Yotsukura formation , 约300万年前)一共发现了三个海象属种(Odobenus sp)的獠牙 , 这显示现存的海象(Odobenus rosmarus)先祖可能是生存于北太平洋的 , 这三个海象属种(Odobenus sp)的獠牙都和泽西哥海象Trichecodon huxleyi 的相似。据说于1979年日本北海道的上新世地层发现了海象属未定种(Odobenus sp)的獠牙化石 , 化石大约是属于300万年前 , 于日本的东京 , 千叶県及北海道晚更新世地层都发现了未定种的海象属(Odobenus sp)头骨, 吻部及颌骨等化石 , 三个海象属种化石中以北海道的最古老 , 属于70万年前 , 仅只有颌骨化石 , 东京发现的海象属种头骨则属于15万年前 , 而千叶県发现的海象属种吻部是属于30万年前至25万年前。 近来于日本更新世晚期地层也发现了很原始的海象属种成员---万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 , 较现存的品种来得原始。万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是生存于更新世晚期日本的千叶県 , 它有较厚重的颌骨联合 , 万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的颌骨联合长达125mm , 比现存海象大西洋亚种的要长(颌骨联合长112mm) , 它的体型相当于现存海象的大西洋亚种 , 甚至可能比大西洋亚种的还要大。 万田野海象Odobenus mandanoensis的发现显示了海象属于50万年前已于北太平洋西部已有分布 , 它的发现也显示海象科从大西洋迁移至太平洋过程至少出现了两次(另一次是现存的海象于更新世时期的迁移)。
现存海象(Odobenus rosmarus)最早的化石记录来自比利时安卫普塔早上新世时期地层 , 于荷兰的晚上新世时期(约259万年前至181万年前)地层也发现了现存海象的化石 。现存的海象一共有三个亚种 ,包括生活于哈德逊湾 , 东格陵兰岛 , 斯瓦尔巴群岛及喀拉海的大西洋亚种Odobenus rosmarus rosmarus , 白令海的太平洋亚种Odobenus rosmarus divergens及俄罗斯的拉普捷夫亚种 Odobenus rosmarus Laptev , 三个亚种可能是受晚更新世冰河时代影响 ,受冰封阻隔从而形成了种群的隔离 , 现存的海象Odobenus rosmarus约于60万年前在太平洋出现 , 太平洋亚种Odobenus rosmarus divergens有较大的体型及獠牙,较宽阔的吻部 , 但近来的测量显示褔克斯湾雌性大西洋海象要较阿拉斯加雌性太平洋海象要大。于北美加拿大温哥华岛夸利库姆 (Qualicum)早威斯康星阶(Wisconsinan )地层发现了一具雌性海象的化石 , 该化石距今7万年 , 它是北美西岸所发现的众多海象化石中最完整的 , 这具更新世的海象颅基长34.1厘米 ,颧宽约23.2厘米 。于加拿大北极地带至北卡罗莱纳州威斯康星阶(Wisconsinan )及全新世地层发现了不少大西洋海象的骨骼及獠牙的化石 , 相反太平洋海象于北美威斯康星阶(Wisconsinan )及全新世地层并没有化石记录, 大西洋海象可能于冰期极盛期(Last Glacial Maximum)向北移动 , 12 800年前到达芬地湾(Bay of Fundy) , 12500年前到达纽芬兰大陆Grand Banks Newfoundland , 11500年前到达南拉布拉多(加拿大东部) , 9700年前才到达加拿大北极群岛(Canadian Arctic Archipelago)的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