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香山村基本概况

香山村
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香山村

香山村位于长兴县北部。距县城15公里,104国道擦村而过。属半山区。因村内有座香山而得名。据清《长兴县志》记载:香山原名兰香山,"在县北三十五里,高五十丈,周十里,东枕太湖,多出兰蕙,今土人名香山"。清代,属安化区第九图四十二庄。50年代初属鼎新区喜鹊乡十村,1956年建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0月为大队,属鼎新管理区,1961年调整规模时改属鼎甲桥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村,属鼎甲桥乡,1992年并乡扩镇后属夹浦镇。辖金村、新沟滩、杨家园、株树村、大坞里、苏家园6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金村。1992年有374户,1300人,其中劳动力990人,已有448人从事工业和第三产业。全村耕地面积1448亩,山林1100亩。旅游开发香山村西依麒麟山,东濒太湖。全村面湖背山,林木葳蕤,环境清幽,气候宜人,交通便利,属与江苏宜兴交界的西太湖风景区。民国时期,张静江曾计划在此开辟香山公园,未果。1992年,长兴县将其列为旅游开发区,并与上海共同投资建度假村和培训中心。

香山村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自己丰富的旅游资源。香山风景区包括斯圻、迭路湾、香山、鳌山和太湖围堤等风景点。景区以104国道为轴线,东起太湖,西至麒鳞山,北自父子岭,南至鳌山,长达5公里,是西太湖主要风景区之一。香山主峰海拔101.1米,山下便是太湖,其余脉向东延伸7公里出露湖面就是大雷山。大雷山好似一艘不沉的巨舰泊在湖中,给香山增添了景观。

香山为古战场之一,山上烽火墩绵亘而西。北有斯圻、迭路湾,为春秋时吴王屯水军处。山南300米外有一独立小山,突兀湖浒,形似一条鳌鱼欲入太湖,故名鳌山。清谭肇基诗:"何年凿片石,突兀临湖浒。孤撑势欲飞,不与群山伍。俯瞰万象空,惜无钱王弩。元末朱元璋与张士诚相持于此,有“十战鳌山,九败弁山”之说。1924年9月,江浙军阀战于香山。1937年11月24日,日本侵略军偷渡太湖在此登陆。长兴沦陷后,日本侵略军在此设据点。

香山南麓一片平川,田塍阡陌纵横,西侧群山起伏,登高既可观太湖日出,又可远眺宜兴兰于山和波涛万顷的太湖,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极目洞庭隐约可见,每逢渔汛,帆影点点,来往穿梭,滨湖区芦苇丛生,在百米之内水深不到2米,湖底属硬质泥沙土,平整而光滑,适宜辟为湖滨浴场。麒麟山麓幽谷曲径,林木蓊翳,溪涧蜿蜒,山泉潺潺,春夏季节,鸟语花香,在此度假休闲心旷神怡。

香山村小气候尤好,西北部以山为屏障,冬季风沙少,春夏多东南风,太湖潮湿空气扑面而来,冬暖夏凉。香山上部为薪炭林,中部为用材林,下部为杨梅、木隽李、桃、李等果木和茶区。104国道两侧栽有茂盛的香樟。全村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香山的太湖水产,如白壳虾、银鱼、鲚鱼、白鱼闻名全国。

香山旅游村的交通极为方便,104国道南北贯通景区中部,北过“陶都”丁山,直通宜兴、无锡、苏州、常州、镇江、南京;南往县城与318国道和宣杭铁路连接,通湖州、杭州、嘉兴、上海等地;西通广德、宣州、芜湖、黄山。离宜兴的张公洞、善卷洞,广德的太极洞和长兴县的顾渚山、碧岩、“长兴灰岩”、扬子鳄保护区等景区很近。1992年完成的太湖围堤工程又为香山增加了新的景点。是年6月,中共长兴县委制订了以开发西太湖香山度假村旅游区为主体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并建立了旅游开发领导小组。事后,采取舆论宣传、外引内联、县乡结合的办法,引进外资共同开发,与上海市政管理局签订了征地80亩、投资1400万元在香山建度假别墅和培训中心的协议书。集体致富香山村1980年前单一从事农林业生产,人均收入不到400元。1986年,村党支部书记董柏林和支部一批人带领干部和村民,突破传统农业观念,决心走发展集体企业之路。先是利用香山交通便利和旅游资源丰富的条件,将全村仅10万元的全部家当投资发展第三产业,在香山脚下建起了第一家饭店、旅社、停车场,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后又相继办起7家集体饭店,至1987年底,全村利润达20万元。同时,又利用村区建材资源筹建砖瓦厂,村党支部发动群众集资、跑银行贷款,董柏林日夜操劳于建窑、设备安装、技术攻坚等,经过120天的艰苦努力,18门轮窑仅4个月就竣工投产,总投资50万元,当年创税利8万元,第三年全部收回投资并盈利6万余元。董柏林、周建华和其他支部委员凭着这股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带领村民以"滚雪球"的办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因村制宜,大胆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办起了砖瓦厂、化工厂、化纤丝厂、预制场、石矿、研磨厂、加油站等9家企业。办一个巩固一个,在市场竞争中无一家亏损。到1992年底,全村拥有集体固定资产260万元,为1986年的10倍;全年各企业发放工资4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00元,为1986年的3.5倍;集体工业和第三产业总产值实现240万元,利润64万元,分别是6年前的10倍和11倍;特别是配合旅游开发的林业和第三产业,香山村大小8家饭店、旅社、停车场全年获利36万元,香山加油站年利12万元,种植杨梅600多亩,茶叶230多亩,办了集体林场、太湖鱼簖等。在农业上投资10万元,架设10公里的三相四线脱粒、照明低压线,彻底解决了全村的生产、生活用电;每年拿出约3.7万元作农业投入,用于水田排灌、脱粒,以及对完成国家粮食任务的补贴,并帮助农户支付各种农村特产税。1992年,全村粮食总产1238吨,其中国家任务345吨,完成油菜籽58吨,茶叶8吨,杨梅1000多担,农业总产值118万元。

村里建起了党员、团员活动室,造起了现代化的办公楼。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培训和赴外地开发区参观拓宽视野,全村32名党员中的13成为企业骨干,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县级先进支部;香山村199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全村70%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投资14万元,从3.5公里外引进清泉,为家家户户装上自来水;投资12万元兴修两条宽达6米、横穿4个自然村的大路;投资2.5万元修校舍和添置教具;每年拿出1万元为村民家庭财产、住房、独生子女、师生平安等实行保险。1992年,全村社会福利费为6.8万元。和谐社会建设香山村位于夹浦镇的北部,东临太湖,北依麒麟山余脉,属半山区,全村总面积4.61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18个承包组,全村有农户412户,1412人,粮田面积1400亩。2007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6.3万元,个私经济支柱产业为轻纺业,据统计,全村近80%的家庭从事轻纺加工业,拥有各类织机1100多台,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实现2.4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2371元。

村里先后从集体经济积累资金中支出380万元,用于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80万元建起了自来水厂,为家家户户接通了自来水;投入160万元浇制水泥道路18公里4.5万平方米,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投入30万元用于村庄的环卫设施建设;投入2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0多万元扩建了日处理污水2400吨的喷水机污水处理厂一座,将全村710台的喷水机废水用管网连接的办法接入污水厂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有效地解决了发展与环境的问题。96年又举全村之力,投入集体资金350万元,启动了“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同步启动”的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创建工作,新造了村办公楼、文化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民休闲公园、健身场地、篮球场等等,创建工作已通过市级验收,2006年12月中旬通过省里的验收,2008年3月通过了省级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村验收。现就香山村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上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强班子治村是构建和谐香山的基础。多年来,香山村在注重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农村的党员、骨干和全体村干部。所以强班子就包含了其中二层含义,一层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定要具有一心为公、无私奉献、踏实工作的作风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另一层是党员、承包组长、村民代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平常讲要发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战斗堡垒作用,讲穿了就是如何调动好这班人的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不但要使他们全力支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而且要起到鼓动、促动作用,要通过他们的宣传,使周围群众及时了解村里的最新动态,从而使广大村民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村里搞好各项工作,因此强化村级配套组织建设很重要。多年来,始终坚持用“三个多”的办法来管理好这支队伍,“多学习”即党员、队长、村民代表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适时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这支队队伍的自身素质,使他们不管在任何场合,办任何一件事情,说任何一句闲话都要牢记自己的身份,树立自身良好形象。“多沟通”即平时村干部经常走访这个层次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逢过年,村班子成员主动上门慰问村老党员、老干部,使他们安享幸福的晚年。“多商量”即多年来,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都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后再作决策,这已经成为了村里办事习惯,正是因为村干部心目中有了他们,工作中实行民主管理,这么多年来,他们中大多数人一直以来非常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尤其是老书记王建如同志能够积极为全村发展尽言献策,向班子成员传授工作经验,深受大家好评。在示范村创建新村规划区内征地召开涉地承包村民会议时,部分村民对每亩2.12万元的补偿费有想法,这时这个承包组的组长和该组的党员、村民代表六七人站出来帮助村干部一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结果会议开了不到一小时,村民全在征地协议上签了名,当时的场面真的很感动。另外在这次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村党支部组织了2次党员义务大扫除,为村庄保洁劳动,近八十岁的老党员蒋金毛同志带头参加。正是有了这么一支队伍,这么多年来,村里的工作才一直顺利开展。

二、村务公开是群众理解支持村里工作的主要途径。香山村目前干部职数只有5人,人员较少,并且都是交差兼职,但一直以来,村两委班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工作中相互配合,关系顺畅。这都取决于村班子有效机制。即每年年初将每位村干部的分工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布后在村务公开栏内公开,这样一来,无形之中对每位村干部在平时工作中增加了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用职责来要求村干部,加强学习,勤思考,踏踏实实为村民办事。同时村里的财务公开历来相当重视,专门成立了5人清账理财小组和4人的财务监督小组,每年年底进行一次清账查账工作,并由监督小组将查帐情况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报后上墙公布,平时每季度对财务进行一次公布,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按程序及时公开,做到村集体财务收支逐笔账目清楚,全面真实。如96年的示范村投入计划,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后,立即进行了公布。示范村建设中的所有项目都进入镇招标中心阳光操作,真正体现了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三、民主管理是推进村民自治,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非常重视完善、健全村里的各项制度建设,认真执行《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各项规定,特别是村民代表大会的“一事一议”制度,这一制度已经实施了9个年头,执行得相当好。凡是村里的重大事情,重大建设项目,村里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充分发扬民主、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作决策,操作程序是先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制订实施方案(草案)再提交党员、承包组长、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修改完善后形成决议由村干部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无论出现什么情况,村干部只有执行的权力,没有修改的权力。例如:在第一期水泥硬化工程中,因后山自然村的道路没有被列入硬化计划,每户一人到村办公室吵闹,也要求对道路进行硬化。村干部苦口婆心做工作,硬化道路的计划是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必须无条件执行,如果你们今天来闹事,明天就给你们浇了,那其他这一期没有安排浇制道路旁的村民来了怎么办?更何况今后的村民代表会议怎么开?最后通过做工作,村民们都理解了村干部的苦衷,按村民代表会议决策执行。由于坚持按决议办事,后四期的水泥路硬化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都很顺利。

四、立足为民办事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有效举措。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着力点,完成了污水厂扩建,水利工程改造,自来水工程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多年来,村民纠纷及时调解,基本做到矛盾不上交,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目前,本村村风淳朴,邻里团结友爱,十多年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和村民越级上访现象。

2、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横村镇香山村

香山村
桐庐县横村镇香山村

香山村位于桐庐县横村镇西部,距桐庐县城12公里,辖6个自然村,是个交通便利的山区行政村.全村12个生产小组,总人口为1135人,有党员50名.该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1998年开始养殖水产(鱼)50多亩以来,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已发展到1165亩,其中连片面积有622亩.香山村是杭州市都市农业示范园,桐庐县特色农业示范园.

总之,通过多年来的实践,村班子组织健全,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村务公开内容得到了完善,民主决策得到了规范,民主管理和监督得到了较好落实,形成了良好的和谐氛围,群众满意度比较高。[1]

3、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香山村

香山村
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香山村

香山村
绍兴市越城区东湖镇香山村

香山村地处绍兴市城东,香莲公寓内。香莲公寓总面积15万平方米,综合楼面积10000平方米,幼儿园2200平方米,绿化32000平方米。全村现有住户377户,总人口932人,是市级生育文化特色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会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组织发动全村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态村建设,配置了健身器材,每幢楼前都建有绿化地,还设置了村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香山村,成了一个水清村绿,绿树成荫,环境整洁的生态村。

2009年,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上下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力争使香山村支部建设、计划生育、文教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进一步发展。[2]

4、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香山村隶属与位置仙游县钟山镇香山村系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仙游县北部,坐落在秀丽的香山峰下。左有仙游—莆田—永泰省道,右有钟山—石苍—象溪县道贯穿。前距县城30公里,后至菜溪15公里,与九鲤湖飞瀑、云居奇峰两大名胜,脉络相连。村落与居民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现全村人口1400多人,366户,辖9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历史人文香山村村风淳朴。历代乡民秉承祖训:勤耕可保衣食之根,苦读以为立身之本。耕:方知盘中粒粒皆不易,饮水思源节俭不奢侈;读:能悟为人处处尽文章,知书达理正直辨是非。

香山村民居呈品字摆列,首尾相连,浑然一体。1997年春,承全村村民踊跃集资,及本村在外干部职工、社会贤达,慷慨解囊。其中台胞宗亲伊庆桑、伊元山、伊庆箴、伊兆基及有识之士伊朝彬、伊建忠、许文英、颜元忠等更是捐赠不非。重教兴学,全民共识。致本村新小学,坐落村中央,校园23亩,校舍1300平方米,能顺利竣工,当年被仙游县评为两基达标先进单位。教师宿舍楼顶,立有“爱我中华”铜雕大字,激励学子立志成材,报效祖国。有远居厦门离休老干部伊允安宗亲,首倡奖学基金会,且其每年带头捐赠一千元,以奖励优秀学子、新录取大学生及教师,形成村民重教、学子重学,书香浓厚、风正气顺的好村风,多年被县评为文明村。历史景观香山村有陈、谢、伊三姓,陈姓系国之大姓,历史名人如云。谢姓系晋朝名相谢安后裔,各分支繁衍枝茂,人才济济。陈、谢两姓历史沿袭,其他村定有详述。现单伊姓略作交代。伊姓系商朝伊尹之裔孙。翻开初中中国历史第一页,便记载伊姓始祖伊尹初耕于莘野,后佐商汤,灭夏桀。知人善举,广罗人才。其子伊陟克继父志,历相两朝。开创了商朝初期的繁荣与昌盛。伊尹系中国历史第一相,古人曾有奇句对子曰:“伊尹一人宰相,冯驯五马大夫。”三国孔明初耕于陇亩,好梁父吟,常自比伊吕。历史长河中的清官良相,都被冠称伊吕为荣。

香山村伊姓自宋代从河南开封府陈留县莘野村入闽,兄宗盛开科本镇梅洋下炉村,弟必盛发甲香山村。后陆续分支福州优山、莆田林坂、仙游黄坑、绵田、柴桥头、永泰洋尾、闽清重坑等地。现分居各地伊姓宗亲,人文鼎盛,精英贤达辈出。据仙游县志载:1177年伊枞、伊楠双中进士,当时传为佳话;1199年,伊鼎再中进士,乐善好施,曾在游洋银岩溪建座拱桥,至今桥亭外沿留有石刻三块。还有清朝书法家伊秉绶等。历代名士层迭,不尽阐述。

分支省内外各地伊姓宗亲,曾数度集合,谨祭尚在香山村内宋代祖坟。喜逢盛世,手足相聚。同商族是,其谋发展。其情融融,血浓于水。

村中有一古枫,历史千年,时时向在外宗亲游子招手,刻刻向留家父老乡亲低吟。诉说历史沧桑,呼唤游子乳名。香山峰秀,别有洞天。东指石所,西托莲峰,南探虎穴,北招王凤。立众山,傲群峰,衔何岭,吞溪东。俯览钟山全景:青山叠翠,绿竹环绕,良田千顷,果园万千,田园染绿,溪塘泛蓝。道路纵横,水渠成网。楼宇棋布,亭阁星点,乡音入耳,鸡犬相闻。缘身此景,如诗如画。约二三同志,相聚峰顶。风清气爽,目悦神驰,仁者见仁,智见智。指点江山,顿怀宇宙之机,激扬文字,顷吐纳天地之气。山上有清道光八年香山处士伊八平石刻题诗为证:脉络莲峰石所回,东溪前拜洋旗开。卓泉此山如嵩,淑气多生吉士魁。[3]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香山街道香山村香山村,分布27个自然村落,拥有38个村民小组,1400户,现有人口4282人,全村现有村定工干部6人,副职干部6人,现有水稻面积1200余亩,养殖面积300余亩,果树60亩,桑地10亩,苗木50亩,全村工业企业租赁户29户,农副业承包户12户,民营企业落户25家,拥有固定资产1500万元,三业净上交250多万元。[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