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前供器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封建帝王的审美和宗教信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瓷器的发展,因此宗教题材也一直是瓷器装饰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清朝初年,为了政局稳定,康熙皇帝大力推崇佛教,并在1671年颁布圣渝,令天下所有大型寺庙开坛弘扬佛法,形成了普陀山等佛教圣地。受此影响,在这一时期瓷器造型最突出的特点是:烧造了大量在寺庙中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品种多为青花,器物一般粗厚笨重。如:公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瓶等。有的还在器身上书写祈求吉祥如意的语句、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和干支纪年款等。
佛前供器又有八宝之说
佛承德外八庙是我国著名的藏传佛教寺庙群,营建于清朝康乾年间,共十二座寺庙。在佛教中供器是不可缺少的,它作为附属品,与造像珍品互相依衬。清代宫廷信仰藏传佛教,清朝内务府设有专门的营造司和宫廷造办处,不惜动用巨大的人力、财力,专门为皇家寺庙制作各类供器。
佛教认为佛、菩萨都是有大功德的圣者,是众生的皈依处,尊重佛、菩萨必须有所表示,供器表示对佛、菩萨的恭敬、礼拜,目的是弘扬佛法。八宝是外八庙种类繁多的供器之一。八宝又叫“吉祥八消净”“吉祥八宝”、“八吉祥”、“八瑞相”等。为佛前供器,一组八件,分别为: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罐、双鱼、盘长八种吉祥物,贯穿了佛教的基本教理和教义。八宝通常用木、铜、玉、瓷、银、玻璃等材料制成精美的立体形象供于佛像前供桌上,也被用于吉祥图案装饰于寺庙建筑、法器、供器等,八宝每件器物都包含了一定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