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孙模型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汤姆孙模型

这是汤姆孙[1](J.J.Thomson)1898年提出的关于原子结构的一种假设,1903年、1907年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认为原子为半径约10m的球体,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于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一颗一颗地镶嵌在球内各处的一个个同心环上,第一个环上可放5个电子,第二个环上可放10个,……原子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原子处于最低能态时,电子在平衡位置不动。当原子被激发到高能态时,电子在平衡位置上作简谐振动,并发射电磁辐射。汤姆孙模型在解释元素的周期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能定性地解释原子的光辐射,例如,对于氢原子,根据汤姆孙原子模型,可有一个远紫外频率的光辐射,但不能解释实验观测到的大量不同频率的氢原子光谱。虽然汤姆孙模型被1911年原子对α粒子散射的系列实验否定了,但是,“同心环”和“环上只能安置有限个电子”的思想还是可贵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