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反差强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构造反差强度(tectonic contrast)是地洼学说综合分析法划分构造区的主要标准之一。构造反差强度(用C表示)包括两个空间因素和一个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即构造起伏密度(d,水平空间因素)和构造起伏幅度(h,垂直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是构造起伏速度(v)。可用关系式:C=f(d,h,v)表示。一个地区某一时期,凡构造起伏密度及幅度较大、进行也较快的叫构造反差强度较大;反之,构造起伏密度及幅度较小、进行也较慢的,即反差强度较小。不论任何地区在任何时期它必定反映在沉积建造特点和构造型相特点(即建造和改造)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它也反映在古地貌反差强度上。对于现阶段的大地构造来说,构造型相和古地貌就要以新构造特点和现代地貌反差强度来替代。构造反差强度较大是强烈活动区(如地槽区、地洼区)的特点之一,反之,则是相对稳定区(如地台区)的一种标志。这一特征,无论在活动区还是“稳定”区,均以它发展阶段的中期最为明显。不同构造区的反差强度差异不仅反映在地壳浅处,还见于深部。[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