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定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余定期(residual stability period)是指相对稳定区发展过程的晚期。以地台区为例,由于波浪式时强时弱的地壳运动,经和缓期后总趋势又再度逐渐增强,直到最后活动性更加强烈,地台区衰亡转化为新的强烈活动区(地洼区)。这一时期虽垂直运动总的说来仍占优势,但水平运动已在局部地区开始显露,褶皱、断裂开始活跃,升降差异再度加大,构造反差及地貌反差再度显著,有时并有较明显的岩浆活动及变质作用。沉积物在物质组分、颗粒分选性、磨圆度几方面虽较好,但有时在某些地区仍较差;岩性、岩相、厚度变化等几方面虽一般较小,但有时也可较大。地层有时出现不整合。华北中石炭世至三叠纪是地台发展余“定”期,由海陆交互相沉积逐渐转为陆相碎屑沉积建造,随后结束了地台阶段,转变为地洼区。东南诸省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也是余“定”期,海陆交互相地层广布,后期先有大规模海侵,然后以大部分地区隆起和海退,以及活跃的拱曲、褶皱、断裂作用为标志,终结地台阶段而转入地洼阶段。此期矿产,在中国东部主要为铝土矿、煤、油页岩等,如华北山西统中的煤,以及华南乐平统等的煤等。[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