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岩画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画幅大小不一,宽0.3—3米,高0.2—2.5米,一般高出地面0.5—5米。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众多的羊、牛、鹿、狗、驼、鸟、鸡、鱼等动物形象。
1972年发现,1981年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市西北约20公里的黑山峡谷的峭壁陡崖上。战国至明。岩画主要集中在四道鼓形沟、红柳沟、磨子沟、石关峡口等处,计有153幅,延绵约2公里。岩壁黑紫色,刻石较浅,手法古朴,风格粗犷,造型生动。画幅大小不一,宽0.3—3米,高0.2—2.5米,一般高出地面0.5—5米。内容有围猎、骑射、操练、舞蹈等场面,以及众多的羊、牛、鹿、狗、驼、鸟、鸡、鱼等动物形象。
1972年发现,1981年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