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文反应序列
定义就是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
铁镁硅酸盐结晶序列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沸石;
而钙钠硅酸盐结晶序列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奥长石→钠长石;
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则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系→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岩系→花岗岩-流纹岩系。
提出的科学家

鲍文罗门鲍文(Norman Levi Bowen)。科学家简介加拿大地质学家、岩石学家、矿物化学家。1887年6月21日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金斯顿。1906年在金斯顿女皇大学攻读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后转入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1907-1912年曾利用假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矿业局工作,并为加拿大地质调查局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太平洋铁路沿线工作。1910-1911年,他又在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地球物理研究室从事过多种矿物实验研究。1912年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回到该研究室,并在那里断续工作了40年。鲍文在年仅28岁时就在岩石学极关键的问题上,完成了一系列实验性的研究,并写成重要论文“火成岩演化的晚期阶段”,开始确立了他在岩石学上的国际地位。发现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鲍文曾研究过光学玻璃。战后,他又回到女皇大学任矿物学教授。1921年他返回华盛顿从事研究工作。他为专攻硅酸盐系统化学,前后花了16年时间。当他把自己的实验物理化学数据用于野外岩石学问题研究时,他的工作就更加有意义。在这项工作的后期,他亲自考察了与火成岩问题有关的标准产地,如南非的布什维尔德、东非的碱性熔岩区、挪威的许埃和费恩的橄榄岩区等。1927年春,他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为地质系高班学生讲课,讲课内容是他在岩矿学领域长期研究的结晶,他写成专著《火成岩的演化》。此巨著主要依据他对安大略火成岩的研究和熔岩结晶的室内实验,在此巨著中生动地表述了对岩石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的调查和综合方法。他正式提出了“反应原理”,后来科学界称之为“鲍文反应序列”。就是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铁镁硅酸盐结晶序列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沸石,而钙钠硅酸盐结晶序列是:钙长石→培长石→拉长石→中长石→奥长石→钠长石。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则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系→花岗闪长岩-流纹英岩系→花岗岩-流纹岩系。[1]
鲍文反应序列的应用(1)确定矿物的结晶顺序。反应系列上部的矿物比下部的矿物早结晶。显然橄榄石、基性斜长石是最早结晶的矿物,石英则是岩浆结晶的最后产物。
(2)解释了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一般规律。由于两种反应系列存在着共结关系,当岩浆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必定同时结晶出一种浅色矿物和一种暗色矿物。例如当岩浆降至1550℃时,析出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基性(钙、培)长石而组成超基性岩。岩浆温度降至1270℃时,单斜辉石和拉长石同时析出组成基性岩。
(3)解释了岩浆岩多样性的原因。同一种岩浆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岩浆岩。
(4)解释了岩浆岩中某些结构上的特征。如斜长石的正常环带结构和暗色矿物的反应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