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道安国师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道安国师

道安国师

弥天道安

佛教传入中国,依据比较保守的看法,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尽管两汉之际,佛教渐行中土,但到了魏晋以後,佛教才真正对中国社会生活,人们的信仰方式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为其他宗教所不及。这其中,不乏许多高僧古德的伟绩传奇,而能以其卓越精神,高蹈的德行和渊深的学识独步一世,为中国佛教发展开辟一代风气者,实是东晋伟大的学僧「弥天释道安」。

道安大师生活的七十多年中,行化於华北河北、山西、河南一带,也曾南下湖北荆州襄阳客居十五载,最後弘化于长安。他经历的时代,正是西晋末年的混乱和此後相继兴替的「五胡乱华」时期。

西晋末年,王朝日益腐败,司马氏宗室内部的争权斗争,愈演愈烈,终於酿成长达16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司马氏父子兄弟迭相残灭,相互混战,这种国家之祸,至亲之乱,使西晋陷入「政乱朝危」,风雨飘摇的危机。随之而来的各地流民的揭竿起义,北方各少数民族的纷纷反晋,使西晋在建兴四年(西元316年)覆灭於匈奴族的刘聪。第二年,琅邪王司马睿在南渡士族、官僚的拥戴下,于建康(今江苏南京)称晋王,翌年称帝,改元「太兴」,东晋由此建立。

与偏安於南方,无风尘之警而和平安定的东晋相比,北方和巴蜀广大区域,正经历著由内迁的匈奴、羯、鲜卑、氐、羌和巴賨等少数民族的连年混战和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安大师一生颠沛流离,避难各地,仍讲经不辍,弘法殷勤,其人格上的风骨坚挺,非他人所可比拟,堪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代楷模。

北方祸乱,民生凋敝,心理上反倒使老百姓们希望通过企求某种神灵的助佑,来获得福田和平安。加之这个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之部落首领们,在屡年的东征西战过程中,常有旦不保夕,命如悬丝的惶恐感,所以他们也大都扶植佛教。其中尤以羯人建立的後赵、氐人建立的前秦、羌人建立的後秦、匈奴人建立的北凉崇佛比较突出,从而使得佛教不论是从民间信仰的普及,还是佛典的翻译、教义的研究、僧团的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道安一生天涯行脚,坚毅弘法,之所以能使佛法灿烂於当时,使佛教泽被於来世,也实赖於民间的信仰和王官贵戚们的扶持。这也印证了大师自己说的「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

道安是一个学僧,他从不以道术神通来吸引信众,而是通过自己实地的修证、不尚玄谈的人格,及对佛教义理的深入研究来形成强烈的感召力。

可以说,道安的出现,开辟了中国佛教的新风尚,他把中国佛教从民间流行的方术提升为一种文化精神和理想,使佛教变成一种精致的义学,从而引起了当时士大夫文人阶层人士的注意和参与。

佛教自汉入华,很长一段时间被看作是道术的、祠祀的。汉以来许多佛教僧人,把佛教弘传依附於传统的黄老道术,甚至对道士们编造的「老子西去化为佛陀」的说法予以默认。当时的外来僧大都掌握某些方术。如东汉安息僧人安世高,就颇精通五行观象、医术、乃至鸟兽呜呼,他都能闻声知心。又如三国时吴国僧人康僧会于天文图纬风云星宿莫不贯涉。即使是道安的老师佛图澄,亦时常藉道术来吸引信众,传播佛教。据载,佛图澄曾以道术来取得後赵王石勒的崇信。

一次,石勒召佛图澄问『佛道有何灵验』佛图澄深知象石勒这样的一介武夫不可能深达妙理,决定用神通取其信,便答『佛道虽幽远高妙,但也可通过眼前事来印证佛道灵验』随即取钵盛水,燃香一炷,供在钵前。合掌念咒,大喝一声,顿见钵中生出青莲一株,须臾长大开花,光色耀目。一向信神灵奇迹的石勒一看此境,心生欢喜,极为叹服佛图澄。

借助於阴阳星算、神咒方术等方法来吸引信徒,扩大佛教在社会上的影响乃权宜之法。在战乱方兴,生灵涂炭之际,可使掌权者信服,稍歛残暴,从而使百姓蒙益。

但这方术的最大弱点,是不能取信于士大夫文人阶层,因而也限制了佛教的发展。再加上佛教的本来精义不在神通变化之术,而在於证得佛性,解脱成佛。实际上,汉魏晋时信佛的知识份子极其少。时士大夫、知识份子大都醉心於很有思辨学理意味的老庄玄学。道安大师顺应了社会上盛行的玄学风气,大力研究和宣传大乘佛教的般若学说,著述不少。据统计,大师所著各种佛教著述四十八种,其中关於大乘般若学说的就有十四种。

这些著述裏,道安借助於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老庄玄学的语言、概念,来解释、发挥佛教教义,特别在般若学方面,运用玄学贵无派学说方式,建立了「本无宗」的理论,成为东晋时期中国佛教义学中影响最大的一派。把佛教与玄学相互比观,深得当时文人学士的激赏,使得佛教能在当时知识份子阶层广泛流通,此道安之功不可没也。

佛教在知识份子中的流传,离不开佛经的翻译、整理。过去翻译佛经,大都由民间分散进行,道安大师在长安主持翻佛经,由於他在佛教界所处的领袖地位和人格、学识的影响力,得到了国家的保护和资助,因此在选择译经人才,主持译经事业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进展。且提出「五失本、三不易」之谈。为後来的译经工作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观师一生为法忘躯,译经二十五部,二十九卷之多。主持译出的佛典约有十部一百八十七卷,共百馀万言。其中的小乘佛教典籍占绝大部分。这些小乘佛典主要是上座部系统说一切有部传承的《阿含经》和论释《阿含经》教义的论书《阿毗昙》。这是在东汉安世高之後,第二次大规模地把一切有部的经典译为汉文。

中国後世虽盛行大乘佛教,但因为小乘经典,特别是《阿毗昙》,对佛教的基本教义作了分门别类的诠解,所以流传也很广。大师还博览群经,辨其真伪,亲自编撰了我国佛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佛教经录──《综理众经目录》,成为中国佛教目录学的圭臬之作。

东晋佛教的广泛普及,实赖于道安大师分派徒众,广令布教。师德高望重,慕名而归者有几百人,其中学有所成的著名弟子就有法和、竺法汰(二人皆与道安少为同学)、慧远、昙翼、昙徽、法遇、道立及僧(丰刀石)、僧叡等,可调名贤备出。大师从河北到襄阳,最後西入长安,其间两次「分张徒众」,令其弟子各行一方,化导群迷。其弟子们或率徒入蜀(今四川省),或弘教东南,或栖隐匡庐,或立寺荆州……分布于大江南北,传法於山乡城镇。僧(丰刀石)、僧叡曾助道安译经,後又投鸠摩罗什译场,成为罗什的得力助手。

佛教在汉代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起初是朝廷不准汉人出家为僧。从魏晋时期,开始有汉僧,沙门依师为姓,姓各不同。道安认为「大师之本,莫尊释迦,乃以释命氏。後获《增一阿含》,果称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永式」。自此方有沙门姓释之始。道安大师为了净化僧团,曾多次肃整戒规,「安既德为物宗,学兼三藏,所制僧尼轨范,佛法宪章,条为三例:一曰行香定座上经上讲之法,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天下寺舍,遂则而从之」。这成为此後中国佛教僧团的定规。

道安不仅精通佛法,经典嫺熟,亦为一位知识渊博,造诣高深的文学家。为当时长安一般衣冠子弟所请教之导师。世传「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之说。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曾赞师为「东方圣人」「恒遥而礼之」。隋天台智者大师,赞师曰「佛图澄、道安、慧远三叶相承,若日月星之丽天也」可见师一生,功在万古,炳煜永世。

穷大师一世,修学并重,解行相扶,其道行风骨足垂千史,古人即有赞曰:

物有广赡,人固多宰,渊渊释安,专能兼倍,

飞声汧陇,驰名淮海。形虽草化,犹若常在。

貌丑心慧(西元312年~西元335年)

道安国师,生於东晋怀帝永嘉六年(西元312年),卒于孝武太元十年(西元385年)。常山扶柳县人氏。俗姓卫,生书香门第,但父母早丧,由外兄孔氏抚养。他自幼聪慧过人。但长得十分丑陋,皮肤粗糙黧黑,手臂上还有一大块赘肉,实在不讨人喜欢。最为其舅父厌,即於他十一岁时送去出家。

梁《高僧传》卷四说他「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年十二披剃为僧,因形貌丑陋,不为其师所重,被派至田间劳役。他精勤劳动,重视修持,毫无怨色。三年後,他向师求经阅读,师随意给他《辩意经》一卷,约五千言,他带至田间,利用休息时间读诵。晚归,还经於师,要求更换。其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 」道安说他已经读完。其师半信半疑,就再取《成具光明经》一卷,约一万言。道安照样带至田间阅读,晚间归来,又将经书还师。师命背诵,道安一字不差诵毕,其师大惊,从此重之。

原来道安天禀特异,有过目不忘之智。他在外公家曾读过几年书,远胜一般人十年。道安在十八岁时,其师给他授了具足戒;到他二十岁时,又鼓励他到各地去游方、参学。

师事佛图澄 (西元335年~西元349年)

道安先到邺都住中寺。其时西僧佛图澄正在该寺弘法,见到道安,知是奇才。但同寺其他僧人,见道安丑陋,皆生轻慢之心。佛图澄对他们说「此人远识,非年俦也」。道安因被佛图澄赏识,就师事之。

澄每讲经,由安复述,但听众仍轻慢,并扬言「须待後次,当难杀昆仑子」後来道安再次复讲,听众提出许多疑难,但他都轻松地为之解释,使得疑难者心悦诚服。因此他获得「漆道人,惊四邻」的美誉。

自此之後,道安的名气大振,僧徒云集,建立了中国僧人主持的第一个教团,慧远等名僧先後投至门下。道安的名气一在社会上传播,便博得了东晋许多官员的赏赞,如桓朗子、朱序、杨弘忠、郄超、卢歆等人,有的请他讲经说法,有的送食米铜钱供养,有的则为他创建寺院。东晋孝武帝则下诏书表扬道安,要求当地政府为他提供与王公同样的俸禄。

当时的佛教离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已近千年,道安认为对佛教教理,应加以深究,并大力弘扬,使信奉者有所遵循。他说「宗匠虽邈,玄旨可寻,应穷究幽远,探微奥,令无生之理宣扬季末,使流遁之徒归向有本」。

并州支昙法师在讲《阴持人经》,道安闻之,辞离了澄师,前往并州听讲。听後不胜感佩,从之受业。後又辞别支昙师,至飞龙山、太行山、恒山等地,到各处游方问道,遍寻经律,作深入研究。

时道安法师已颇有声望,经常讲经说法,融「道俗欣慕」。并募资建寺塔。曾应武邑太守卢歆的邀请讲经说法。

道安法师四十五岁时,住山西受都寺,慕名而来投师者,有徒众数百。他提倡农禅并重,戒律严谨。

西元348年,佛图澄117岁圆寂。第二年後赵国王石虎殁,彭城王嗣立。彭城王遂将道安及徒众迎入华林园居住,还大修房舍。

四野避难(西元350年~西元365年)

一般权贵都是爱攀高僧的,闻道安法师名,遗使敦请,安感石氏之乱,其运已衰,乃带徒众暗暗遁去。他对徒众说「现在兵祸连年,天下不安,百姓既受其害,僧亦难兔。我意不如暂隐深山,以避其乱。」众僧说「悉听师父吩咐。」

道安率领徒众离开华林园,西迁至牵口山开荒种田。离开华林园後不久,冉闵之乱突起,後赵亡国了。

他率领徒众又到达山西王屋女林山,打算实行耕樵而食,可是因为土地贫瘠,收获太少,无法维持众人的生活。不久,他们又渡过黄河,来到河南陆浑,「山栖,木食,修学」。居住山洞,摘采野果,艰苦贫乏,不辍修学。道安以身作则,起初食野果草木,收成後则食蕃薯、粗粮。他常讲佛图澄及诸菩萨在世时种种苦行,勉励大家亦耕亦禅,磨炼意志,度过艰难。

『俄而慕容儁逼陆浑,遂南投襄阳。行至新野,谓徒众曰「今遭凶年,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又教化之体,宜令广布。」咸曰「随法师教。」乃令法汰诣杨州,曰「彼多君子,好尚风流。」法和入蜀「山水可以修闲。」』(《高僧传》卷五<道安传>)

弘化襄阳(西元365年~西元379年)

天下稍平,名士习凿齿致书,邀请道安南下弘法。道安带慧远等四百馀人,渡过黄河,兼程南下。

某晚行於荒途,适遇大雨滂沱,四野漆黑一片,附近既无村落,只得借雷电之光而进。走了三五裏见到灯火,乃是一个大户人家。道安见门外有两棵柳树,中间悬一马篼,遂敲门呼道「林公伯升快开门啊」主人突闻有人直呼其名,忙出开门。

见是一大群不相识的和尚,淋在雨裏浑身湿透,乃惊问道「我与师父们素不相识,与僧道亦无缘,为何知我姓名?」

道安笑道「府上栽著两棵柳树,常言说双木为林,两树之间又悬一马篼,马篼可容一斛,一斛则是百升,故而知施主之姓名也。」主人不胜钦佩,奉为神僧,忙请大家入内,吩咐长工造饭。

道安说「不劳施主布施,我们僧多不便,身上都带有乾粮,但求避雨一宿,已极感盛情了!」

到襄阳住白马寺,专心弘法。当时的佛经虽已流传较广,但旧译颇多错误,往往自相矛盾,难解深义。而诸师讲法,对某些经典,只能讲其大意,甚至照本宣读而已,使听者不能通达经意。道安法师有鉴於斯,於是博览群经,苦心钻研,以求深解其义。此後,他就给难解的经典作诠释。曾释《道行般若》、《密迹》、《安般》诸经,约二十二卷。他分析透彻,妙尽经义,对经义的注解,可说是他开始的。

此外,自汉魏至晋,西域传来经籍颇多,但传经之人不留名字,亦不写明年代,使读经之人疑难莫解。

师乃根据各部经论,旁徵博引,列出其人与年代,并分出新旧,撰成众经目录。故使众经有据,後学称便。

当时道安大师声名大振,一时「四方之士,竞往师之」。原寺不够收留,乃另建檀溪寺。清河张大富等集资捐助,建房四百馀所,另造宽大殿及七宝佛塔。凉州刺史杨弘忠,特送铜万斤,铸成丈六佛像。

姚秦苻坚也送来金塑的观世音菩萨、珍珠镶嵌的弥勒像、及金镂诸菩萨绣像,均供奉在新寺大殿上。

道安感到大愿完成,不胜喜悦,他对弟子们说「今我宿愿已果,夕可死矣!」

嗣後凡开盛大法会,大殿上幢幡高悬,珠光耀辉,香烟缭遶,灯火通明,钟鸣磬响,梵呗四起,法师身披火红袈裟,率领四众唱念参拜,齐声称诵佛名,不由使人更生庄严肃穆之心。

时襄阳名人习凿齿,锋辩天逸笼罩,闻安至止,即往造谒,既坐称「四海习凿齿。」安曰「弥天释道安。」安又与行次,习在前云「淘之汰之,瓦砾在後。」安云「颺之播之,糠秕在前。」人以为佳对。

习赠梨一百十馀枚。道安命人将梨一剖为四,分给众僧。习凿齿见了颇为感动,修书於谢安曰「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威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

尊为国师(西元379年~西元385年)

姚秦苻坚早慕道安之名,屡请不果。苻坚经常对臣僚说「襄阳有释道安,号为神器,我想把他请来,辅佐国家。」乃遣子苻丕率精兵十万。

时道安再次遣徒分化,其中昙翼、法遇去了江陵,成了荆楚地域士庶的佛教领袖;昙徽到了荆州,「每法轮一转,则黑白奔波」(《高僧传•昙徽传》);慧远卓锡庐山,在那裏创立了道风高邈的禅林。而道安与朱序等人则共镇襄阳,直至次年二月被苻坚所俘。

後苻坚对左右说「我以十万之师取襄阳,只得一人半。」

左右不解,问道「此话怎讲?」

苻坚笑道「所谓一人半,释道安为一人,习凿齿为半人也。」

苻坚亲迎道安。恭请在长安五重寺驻锡。该寺僧众数千,皆慕道安盛誉,从此请师定期开讲,大弘佛法。时魏晋僧人,均效西域以师为姓,故姓氏各不相同,惟有道安以释为姓,他认为出家人莫有过於释尊者。道安到後,僧人多有改为释姓。

有一次,苻坚请道安同辇出游,仆射权冀进谏说「道安是毁形和尚,不可与陛下同乘。」

苻坚愤怒地说「道安法师道德所尊,如何不能与我同乘!既然你对此有意见,就请你把安公扶上车吧。」足见苻坚对道安器重的程度。

大师除精通三藏经论之外,还博览经史子籍,知识渊博,一时长安衣冠弟子,争以依附为荣。

时蓝田县得一大鼎,可容二十七斛,边有篆铭,没有人能认识。请示道安,师云「此石篆也,乃鲁襄公所铸。」遂写成隶文,众皆叹服。又有人持一铜斛,於市卖之。其形正圆,下向为斗,横梁昂者为斗,低者为合,梁一头为籥,籥同钟容半合,边有篆铭。坚以问安,安云「此王莽自言出自舜皇龙集戊辰改正即真,以同律量布之四方。欲小大器钧令天下取平焉。」其多闻广识如此。坚敕学士内外有疑皆师于安,故京兆为之语曰「学不师安,义不中难」。

此时四方平定,唯有建邺一隅尚未到手,苻坚屡欲举兵,群臣谏阻不听,有人谓「主上最奉道安师,何不请他规劝?」

一日,苻坚往东苑游览,请道安同车。途中苻坚对道安说「朕将与师南游吴越,涉会嵇以观沧海,不亦乐乎?」

道安说「主上已有八州之富,宜安民息兵,以仁德治天下。若以百万之师,求区区之地,是智者不为也!」

但苻坚不听,仍遣平阳公率精锐二十五万为前锋,自带步兵六十万随後。东晋丞相谢安派八万精兵抵抗,没想到以寡击众,打败苻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大战。苻坚损兵折将,仅单骑幸免。归来懊悔不听安师之言。

淝水溃败後,前秦王国瓦解,战乱又起。

印手菩萨

道安国师虽为秦王苻坚敬重,但个人操守甚严,常年布衣粗食,仍倡农禅并重,晚年亦处处以身作则。

他曾制订了僧尼规范、佛法宪章,并订了三项条例,要僧众遵守:一曰行香、定座、诵经、上讲法,二曰常日行道、饮食唱时法,三曰布施、差遣、悔过等法。此条例订後,凡天下寺院,皆依此守之。

道安对於汉译佛经,其意不明之处,颇难解释,惟恐有误,欲想请弥勒菩萨为他决疑。以及安师在经中瞭解,弥勒是未来龙华三会天人师。今在兜率内院,故一心求生兜率净土。

因此,时常带弟子法遇等,在弥勒佛前立誓,愿生兜率天。

有一天深夜,忽於梦中见一长眉罗汉,对他说道「尔所注释,甚合义理,不必挂心。不久我们相见有期。」

秦建元二十一年(西元385年)正月二十七日,有一异僧前来挂单,以僧舍太挤,强宿於讲堂之上。

晚上,值日者见其从窗隙进出,乃急去禀告道安。

道安惊往礼询「不知大师因何而来?」异僧说「自有所为而来。」道安说「我自己瞭解,罪业深厚,是不能度脱。」异僧说「不然,你善根深厚,即可度脱,但须沐浴圣僧,所有的愿才满,因缘才成熟。」於是就教导安师沐浴方法。

当时,安师就请问他,来世所生之处所。异僧以手向西北空中一比一画,即时看见他拨开云雾而兜率陀天胜景,即现在前。当天晚上,有数十人同时看到。

到了二月初八日,早斋毕,他忽然向大家讲「吾当去矣」说走就走。但闻满室幽香,空中还可听到隐隐细乐之声。可见其人,生也有自,去也有所归。

法师肘中生有一块方肉,上面有通文,当时的人都说安公是印手菩萨转世。

道安的道德学问,名闻遐迩。当时远在西域的鸠摩罗什称他为东方圣人。

道安大师生前也曾向苻坚举荐过鸠摩罗什法师,不幸罗什长期阻於凉州;道安法师圆寂十来年後来罗什赶到长安时,适道安师已殁,罗什不胜悲恸,恨未相见。两位佛学太师曾经互相仰慕,终未能谋面,罗什曾为此表示遗憾。

道 安 寺

道安国师

古名「五重寺」。亦名「义安院」。

据鸡子山,朝阳殿,真武庙碑记「道安寺唐宋以来旧有。」

《咸宁县志》云「道安寺在城南四十裏,北王裏,为秦国师道安居地。」现存《符秦国师

道安国师
长安终南_护国道安寺_logo

塔记》碑载「府城南有义安院,为秦国师遗迹,寺内有道安洞院,院中有塔,西倚高崖,东眺樊南之景。南行七、八裏至炭谷(今太乙)……。

庆厝中(北宋仁宗年号)有隋智悟大师断肱历志,行业清苦,筹资重修二塔。」《长安城南记》云「……此释道安栖隐之处,薨痊於此。信不诬矣!」

新街村樊家什子有古庙一座名「国师庙」相传为道安寺之门。神禾原畔至今亦名「寺脑」。足见昔日道安寺之宏伟浩大,庄严肃穆。

因缘生灭,事事无常。道安寺亦屡遭战乱兵燹,及唐「三武之祸」。昔日高台殿宇皆荡然无存,仅存碑石一块,石相数尊,横於蓬蒿乱草之中,其景其境甚令哀叹。

物转星移。流年如梭。幸喜今朝。政通人合。国运增强。宗教信仰,日新月异。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十方善信的大力护持下,道安寺亦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缘起。现经区佛协开会决定,由宽严法师负责道安寺修复工作。以「人间佛教」思想为指导。弘扬正法,与时俱进。

广结佛缘、广结法缘、广结善缘、广结人缘。

成就大众、利益大众、方便大众、感恩大众。

且全面宣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精神。将这座千年古刹、译经道场,推向一个更高更新的台阶。

道安年表

道安国师
道安寺_碑

关於道安的生卒年代,现存史料的记载不太一致。《出三藏记集》卷十五和《高僧传》卷五的〈道安传〉所载道安的卒年相同,皆为前秦建元二十一年(西元385年)二月八日;但《高僧传》和《名僧传抄.道安》还注明卒岁为七十二岁。

据此,道安当生於西晋建兴二年(西元314年)。然而,道安在其所撰〈四阿鋡暮抄序〉中说,自壬午之岁(建元十八年,西元382年)八月至冬十一月令鸠摩罗佛提等人译出此经。「但恨八九之年,始遇斯经,恐韦编未绝,不终其业耳。」〈鞞婆沙序〉中说,建元十九年(西元383年)四月至八月,弗图罗刹等人译《鞞婆沙》,「恨八九之年,方(门+视)其牖耳。」

此二序皆当写於建元十九年,「八九之年」意为七十二岁。据此推断,道安卒於建元二十一年当为七十四岁,其生年为西晋永嘉六年(西元312年),这种说法,当较允妥。

此外,关於道安避难时间及历程等问题,近代学人,如汤用彤先生亦有精审之考订,纠正了《高僧传》中许多记载之误。

◆ 312年晋永嘉六年道安生于常山扶柳县。

◆ 318年大兴元年七岁。由於早孤,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开始读儒家经典、五经文义,稍已通达。是年三月,司马睿即皇帝位。七月,刘聪卒,刘粲即位。八月,靳准杀刘粲,刘曜、石勒起兵,族灭靳氏。十月,刘曜即皇帝位,建立後赵。

◆ 323年明帝太甯元年十二岁。出家为僧,此後数年,道安曾从事田间劳动,执勤就劳,毫无怨色。期间,求师借阅《辩意长者子经》、《成具光明经》等,一边劳动,一边就读,皆能过目成诵,师异其才。

◆ 331年成帝咸和六年二十岁。道安受具足戒,并得到师父同意,可以自由出外游学。是年九月,石勒营邺宫,以洛阳为南都,置行台。

◆ 335年咸和九年二十四岁。道安游学至邺(今河北临漳),入中寺事佛图澄为师,直至澄死。上一年,石虎即位,翌年迁都於邺,尊奉佛图澄为「大和尚」。

◆ 348年穆帝永和四年三十七岁。佛图澄死,道安还冀州。是年九月,幕容皝死,子儁嗣位,後赵主石虎废杀太子石宣後,立石世为太子。

◆ 349年永和五年三十八岁。四月,石虎死,石世嗣位。五月,彭城王石遵杀石世自立,并遣中使竺昌蒲召请道安入住邺北的华林园,为之广修房舍。十一月,冉闵废杀石遵,立义王石监。

◆ 350年永和六年三十九岁。闰二月,冉闵杀石监,尽灭石氏,自称天王,国号魏。原後赵境内少数民族纷纷拥兵割据拼杀,北方大乱。约在此时,道安预感「国运将危」,离邺出走,旋避难於护泽(今山西阳城)。

◆ 351年永和七年四十岁。道安北上至雁门郡的飞龙山(今山西浑源西南)避难,同行者有同学竺法汰。道安在飞龙山遇沙弥时好友僧先,二人讨论「格义」问题,此时道安已有新悟。是年正月,符坚天王位,国号大秦。

◆ 354年永和十年四十三岁。道安到太行恒山(今河北阜平北)立寺传教,声名大振,随其受学、出家之人「中分河北」。慧远亦於是年随其出家。是年,桓温统步骑四万从江陵北伐前秦。四月,桓温败秦军于蓝田,进军灞上。六月,因粮尽退兵。

◆ 357年升平元年四十五岁。道安回邺城,住受都寺。道安让慧远就席讲《般若经》,有听者质难般若实相义,远援引《庄子》义为连类解释,惑者晓然,此後,道安特允慧远不废俗书。是年,苻坚起兵杀苻生。六月,坚即位,去帝号,自称大秦天王。

◆ 360年升平四年四十八岁。燕王慕容儁死,王廷一度发生内讧,道安出走邺西北的牵口山。

◆ 362年哀帝隆和元年五十岁。冀州连年灾荒,道安率慧远等数百僧众往王屋女林山(今河南济源西北)。不久,渡河入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之山栖居修学,以草木充饥。

◆ 365年兴宁三年五十三岁。燕军攻克洛阳,尽取河南诸城垒,为避战乱,道安南投襄阳。是年四月五日,习凿齿与道安书,劝道安来襄传教。道安在新野途中,曾分徒众往各地,四处传教。道安在襄阳约十五年,每年都讲《放光经》两遍,还注解、整理经典,确定戒律,不遗馀力。是年,著名诗人陶渊明生。春三月,哀帝服药求长生,中毒而死。弟玡璃王奕立,是为废帝海西公。

◆ 373年孝武帝甯康元年六十一岁。荆州刺史、征西将军桓豁镇江陵,请道安暂住。慧远随行,同行还襄阳。道安在襄阳以白马寺狭,别以张殷宅建檀溪寺。是年七月,桓温病卒。谢安和王彪之共掌东晋朝纲。

◆ 374年甯康二年六十二岁。道安撰就我国第一部佛经总目《综理众经目录》一卷,後散失。竺道潜於是年卒。

◆ 375年甯康三年六十三岁。二月八日,道安铸丈六释迦佛像。秦王苻坚禁老、庄、图谶之学,犯者处死。遣使向道安赠送外国佛像,弥勒佛像。是年,宗炳生。

◆ 376年太元元年六十四岁。八月,前秦攻凉州,灭前凉。十二月,道安所造丈六佛像成。慧远作〈晋襄阳丈六金像颂〉。

◆ 378年太元三年六十六岁。二月,前秦苻坚命其子苻丕率步骑十七万围攻襄阳。因秦军临城,道安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慧远离道安往江东。

◆ 379年太元四年六十七岁。二月,前秦苻丕攻陷襄阳,俘东晋守将朱序,并将道安与习凿齿送往长安。苻坚甚悦,谓得「一人有半」。(一人指道安,半人指习凿齿)可见其对道安之尊重。是年,大书法家王羲之卒。道安令昙摩侍(持)等译出《十诵比丘戒本》(或云《十诵大比丘戒》)一卷。安为写序,名〈比丘大戒序〉。僧纯、昙充自龟兹沙门佛图舌弥处得《比丘尼大戒》(亦云《十诵比丘尼戒》)一卷。昙摩侍(持)与竺佛念共译《教授比丘尼二岁坛文》一卷。

◆ 382年太元七年七十一岁。罽宾律学僧人耶舍等人译出《鼻奈经》(亦作《鼻奈耶律》)十卷。道安为之写序,名为〈鼻奈耶序〉。冬十月,苻坚会群臣议犯晋,意见不一。苻坚力主犯晋。不久,道安劝坚勿犯东晋,坚不从。八月,道安东赴邺都,视佛图澄寺宇。是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第入朝于秦,其国师鸠摩罗跋提献朝语《大品》一部,实有一万七千二百六十首庐(偈颂)。道安即命昙摩蜱、佛护等译出,名为《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抄》五卷,道安为之作序。

◆ 383年太元八年七十二岁。道安组织僧伽跋澄等译出《阿毗昙毗婆沙》(或作《鞞婆沙论》)十四卷,道安作序,名〈鞞婆沙序〉。僧伽提婆等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又名《迦旃延阿毗昙》)三十卷,道安为之作〈阿毗昙序〉一文。释昙邕从道安出家。慧远拟去广东罗浮山,途经浔阳,见庐山幽静,足以息心,乃留住龙泉精舍,後住西林寺。十一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晋淝水大战,前秦大败。谢玄乘胜攻占洛阳等地,苻坚返回关中。

◆ 384年太元九年七十三岁。道安组织译出《婆须蜜》、《僧伽罗刹所集经》、《中阿含经》。及《僧一阿含经》等,并一一为之作序。二月,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七月,前秦吕光入龟兹改立其王,降者三十余国。得佛学大师、佛经翻家鸠摩罗什。著名佛教般若学者僧肇生。鲜卑慕容垂称燕王,史称後燕。羌人姚苌称秦王,史称後秦。

◆ 385年太元十年七十四岁。二月八日,道安在长安五重寺圆寂。著名诗人,佛教信徒谢灵运生。大书法家王献之卒。西燕主慕容冲入据长安。吕光自西域还师,至姑臧,据凉州。罗什随光至凉州。苻坚在五将山为姚苌所杀。苻丕于晋阳即帝位,改元太安。次年被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