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第一中学

学校简介安徽省淮南一中始建于1946年,前身为淮南路矿员工子弟中学,原址九龙岗,现为省级示范高中。在职教职工224人,其中高级教师72人,在职特级教师2名。现有51个班,学生3186人。学校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教学楼三幢(7600平方米),实验楼两幢(2400平方米),艺术楼一幢,风雨体育馆一座,有可容近万名观众看台、400米标准跑道的田径场,图书馆藏书近六万册,有一个64座语言视听室,两个64台配置的电子微机教室,非编课件制作室,一座多媒体报告厅,两个多媒体教室,电子音像库,一座1千m’的多功能活动厅,实验室、生物标本室设备齐全。学校布局整齐合理,环境优美,是淮南市目前规模最大的省级示范高中。
学校工作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几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初步达到“五个第一流”(即领导班子第一流、教师队伍第一流、教学设施第一流、校园环境第一流、教学质量第一流)的窗口学校基础上,又以创建全国1000所示范性高中为新的奋斗目标,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受到社会、家长广泛的好评和信赖。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完善健全了德育工作网络,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以开展自我教育为重点坚持一周一主题的教育制度,开展综合教育周活动,举办科技艺术节、菊花节、各种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和“五心”教育等,是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师德修养,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开展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面向全体学生为目标的教材、教法、教学手段等多种教育改革实验,建立了学生、家长、领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评估制度,使该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近几年初、高中毕业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5%以上,高中升学率达85%以上,体育合格率100%,两次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校园文化学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建有“松竹园”、“桃李园”、“勤思园”、“笃行园”、“科学园”、“植物园”等六大校景庭园,内有喷泉、瀑布、假山、长廊、竹亭等,是安徽省“花园式学校”。
淮南一中是安徽省示范高中、省体育传统项目布点学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安徽省绿色学校,全市教育管理先进学校,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目前,随着我国高中办学的高峰期的来临,全校正广泛发动,以两次创业的精神,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学校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更好的发挥品牌效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我市的科教兴教的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全校师生正以高昂的斗志,加倍努力,立志把学校办成教育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的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的行列,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一中历史淮南一中的前身是“淮南矿路员工子弟中学”建于1946年,校址在九龙岗。
1949年元月,淮南解放,最初半年仍沿用原校名,后煤炭局和铁路局分开,改为“淮南煤炭矿路子弟中学”,几个月后又更名为“皖北淮南初级中学”(即今一中)和“淮南煤矿职业学校”。当时的“淮南初中”仅四个班,学生不足三百名。四个月后,学校迁往田家庵的新校址(即今七中)。1951年暑假迁校仅一学期的新校址,奉命让于当年新筹办的淮南师范,学校又迁往姚家湾,并更名为“淮南中学”。
当时学校初中部发展为18个班,并增设一个高中班,在校师生达800人。学校初创十年,四次更名,三次迁址。广大师生艰苦创业,为淮南一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6年10月11日淮南市政府正式下文将学校定名为“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
1958年,为适应当时本市化工工业发展的需要上级决定在本校的基础上新办一所“淮南化校”,绝大多数理科教师和设备留给化校。8月1日学校迁往洞山新址(即今一中校址)。
从1956年我校正式定名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这十年间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我学校广大师生顾全大局,勤俭办学,学校教育教学,基本建设等都有较大的发展,为发展淮南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淮南一中的了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十年动乱,给国家造成了灾难,也使学校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文革初期,学校在“扫四旧”、“大串联”和武斗的冲击下,教学秩序混乱,教学法设施破坏严惩大批教师受迫害,一千三百多名学生下放农村,工(军)宣队进驻学校,学校领导班子全部瘫痪。1968年10月学校24位教师带着近一半的图书、仪器下迁到金寨县边远山区办学,1972年返迁,1973—1976年间,我校办学规模盲目发展,最多时达46个班,在校生接近三千人,教学法质量却严重下降。文革十年,给人们留下的许多痛苦的回忆和深刻的反思。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迎来了教育园地的春天。学校广大师生拔乱反正,彻底肃清十年动乱流毒的影响,努力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并重新建立建全了各种教学常规和责任制,使学校教学工作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
1980年7月,上级决定恢复学校为市重点中学。81年高考,学校本科录取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1988年,恢复学校正县级单位。在这期间学校各项基本建设也得到迅猛发展。
1989年,学校响亮的提出:“苦干五年,争创五个一流学校”的口号。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终以1995年高考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为实现第一步的奋斗目标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一中实际,面向二十一世纪,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把淮南一中办成校有特色,教有特点,学有特长的高质量的学校。1999年被评为“安徽省示范高中”,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淮南一中广大师生经过五年的努力用最绚丽的色彩写下一中发展史上最辉煌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