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存储器
内部存储器又称内存,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中央处理器执行程序时,从内存中存取程序和数据。 内存可分为两部分:ROM(只读存储器)和RAM(随机存储器)。ROM所存储的内容由电脑设计者和厂商事先设计好,用户只能使用它们,而不能修改、删除和增加,它不会因 断电而丢失。RAM通常用于存储用户的程序和数据,人们一般所说的电脑内存都是针对RAM而言的。 就像长度用米来表示,重量用公斤来表示一样,内存容量用“字节”来表示。每一个英文字母占一个“字节”,而每个汉字占两个“字节”。因为字节这个单元太小了,所以我们规定 :1024个字节=1K字节(千字节)
1024K字节=1M字节(兆字节)
1024M字节=1G字节(千兆字节)
亦可表示为:
1024B=1KB
1024KB=1MB
1024MB=1GB
目前的PC机,其ROM大小一般介于几十KB 到几百KB;而RAM大小一般可为8MB、16MB、32MB、64MB、128MB等。RAM容量越大,运行时能容纳的用户程序和数据就越多。
对于早期的电脑,如PC/XT、PC/AT、SX386等,内存储器都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而且容量较小。这首先是由于常驻到当时集成电路工艺的限制,当时的存储器芯片容 量很小;其次也是由于CPU的限制(如8086CPU,由于它只有20根地址线,因此它最多只 能寻址2∧20=1MB内存);最后,由于当时的电脑仅用于计算及文字处理,根本不需要太大的内存。 现在情况就不同了,由于目前大多数的电脑都应具备图形、图像和声音处理功能,而图像和声 音数据量都非常大,这就要求电脑必需具备较大的内存。其次,由于目前的软件大多都大分庞大。为了使这些软件获得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就要求电脑必需配备较大的容量的硬盘和内存。最后,由于电脑使用目的的不同,对内存容量的要求差异也十分巨大,例如, 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电脑上配备32MB或64MB内存已足够使用了。但是,如果用户想用电脑来进行专业动画制做,则需为电脑配备128ZMB或更多的内存。
内存的分类:
内存的物理实质是一组或多组具备数据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功能的集成电路。内存按存储信息的功能可分为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可改写的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和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中的信息只能被读出,而不能被操作者修改或删除,故一般用于存放固定的程序,如监控程序、汇编程序等,以及存放各种表格。EPROM和一般的ROM不同点在于它可以用特殊的装置擦除和重写它的内容,一般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RAM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主要用来存放各种现场的输入、输出数据,中间计算结果,以及与外部存储器交换信息和作堆栈用。它的存储单元根据具体需要可以读出,也可以写入或改写。由于RAM由电子器件组成,所以只能用于暂时存放程序和数据,一旦关闭电源或发生断电,其中的数据就会丢失。现在的RAM多为MOS型半导体电路,它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RAM是靠双稳态触发器来记忆信息的;动态RAM是靠MOS电路中的栅极电容来记忆信息的。由于电容上的电荷会泄漏,需要定时给与补充,所以动态RAM需要设置刷新电路。但动态RAM比静态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从而成本也低,适于作大容量存储器。所以主内存通常采用动态RAM,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则使用静态RAM。另外,内存还应用于显卡、声卡及CMOS等设备中,用于充当设备缓存或保存固定的程序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