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河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七里海河蟹

七里海河蟹

七里海河蟹学名中华绒鳌蟹,因生长在天津是宁河县七里海水域而得名。是宁河特产,曾与"银鱼"、"芦苇草"齐名,被群众称为七里海"三种宝"。七里海河蟹因其肉嫩、膏红、味鲜,早在清朝时就是宫廷贡品,历史以来享有盛誉。七里海是我国濒海典型的古泻湖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洁净的水质,丰富的天然饵料,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使得河蟹品质非常优良。2002年被评为天津市名牌农产品,2006年12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批准对七里海河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七里海河蟹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七里海河蟹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深受天津百姓喜爱,成为天津人逢年过节或招待亲朋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菜肴。产品远销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新疆、内蒙古和甘肃等省市。每年中秋节前后,正是七里海河蟹最肥的季节,到七里海垂钓河蟹,正成为京、津两地游客休闲的新方式,宜人的自然环境和新鲜美味,使游客留连忘返。

七里海河蟹如何成为贡品的?

七里海地处荒郊僻野,河蟹这种普普通通的土特产品又是怎样被送进宫里的呢?群众中盛传,是清朝一位皇亲带进宫的。说有位皇亲来七里海,陪同的地方官员用紫蟹招待,皇亲品尝后赞不绝口,临行前特意带一篓河蟹献给皇上。皇上品此美味,龙颜大悦,于是下令每年要七里海河蟹进贡。从此,七里海河蟹名震一时。那么,这位皇亲远隔数百里为何来七里海呢?近日作者细看《畿辅通志》,终于找到了佐证。书中记载:雍正四年(1726年),朝廷派怡贤亲王检查水利来到七里海,见水道又浅又狭,于次年派专员负责开挖宁车沽河,由淮渔淀(今七里海畔的淮淀村)起至北塘口,长四十里。由此看来,群众所说的那位皇亲,大概就是奉旨前来检查水利的怡贤亲王。这位亲王回京带些河蟹献给皇上也就顺理成章了。(天津日报 于增会)

教您几招辨真假七里海河蟹

宁河自产河蟹蟹盖为青黑色,有光泽,腹脐为白色,蟹腿上的毛为金黄色。而外地蟹的蟹盖则会因产地不同而呈现出不同颜色,东北河蟹的蟹盖为深黑色,南方河蟹的蟹盖为土黄色,两种蟹盖均缺乏光泽,它们的腹脐上分布着暗色的斑点,仿佛“生锈”一般,此外,外地蟹蟹腿上的毛为黑色。

七里海钓蟹:

交通:

由天津市区到七里海

1.金钟河大街—津榆公路(205国道)—潮白河老安淀大桥东堤(往南五公里)——七里海

2.卫国道-津汉线-芦汉路-津芦南线-七里海

(自驾车行驶一个半小时左右)

公交:天津-芦台的车在大胡同,直达芦台汽车站了,站里有达到七里海(镇)的车。

周边景区:

于方舟烈士故居

位于宁河县表口乡表口村,是一座三进穿堂式农村小院,前后三排土坯房,屋顶覆以青瓦。

于方舟(1900-1928),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家,中共天津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16年,于方舟考入直隶官立中学,五四运动爆发后,他担任学生救国团团长、天津学生联合评议会委员、天津各界联合会学生代表等职。1922年,他考入南开大学,任天津学生联合会执行部长。1923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春天,成立了中共天津地委,并任地委书记。1928年,在玉田暴动中遇害,时年仅27岁。

地址: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县城西边30公里,表口乡表口村解放路北。

天尊阁

天津历史上道教三大阁之一。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在天津市宁河县丰台镇南村,还乡河南岸。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木结构建筑,为三层楼阁式,通高17.4米,巍峨挺拔、气势恢宏。由山门、配殿和该阁组成,曾为供奉元始天尊、西天王母和紫微大帝等神祗的道教场所,又名太乙观。下层称三清殿,面阔5间,进深4间前出廊;中层为王母殿,面阔5间,进深4间;上层名天尊阁,面阔5间,进深2间前出廊。阁顶为青瓦九脊歇山式。

据专家介绍,天尊阁建筑结构巧妙,阁内分布8根均长12米、直径0·6米的通柱为支撑,通柱外侧又辅以檐柱、山柱和廊柱,并通过斗拱、榫卯与三层纵横梁枋和两层楼板连接,另有密布的粗大柏木为桩基。形成合理的结构设计体系,此阁的结构造型也十分考究,各层出檐之下和木柱额枋之上,均有各式斗拱为饰。正脊砖雕二龙戏珠纹样,刻工精细。 两端的大吻和脊上的走兽也都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此外,每层檐角下还悬挂铁铎一只,每当微风吹拂,方圆数里均声震悦耳。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附近民房坍塌甚多,高层建筑亦所剩无几,而天尊阁主体结构竟安然无恙,这为研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提供了重要实例,极具研究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