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释义zhǐ chēng指称(指称)

(1).称说。

《元典章·户部三·籍册》:“手状指称打捕户不纳皮货,亦不当差之人,无问附籍漏籍收系与民一体当差。”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外廷线索纪略》:“至五年春兴大工后,逆 贤 指称看工催工名色,无日不与 呈秀 面会。”

(2).作为因头;指为依靠的事物。

《红楼梦》第一○七回:“若是这两个世俸不动,外头还有些挪移;如今无可指称,谁肯接济?”

-----------------------------------------------------------------------------

我们说话的时候,总是用词语来指称事物的。例如“我们的学校”中,“我们”指说话人;“学校”指说话人所在的学校。用来指称事物的词语叫“指称语”;所指称的事物叫指称对象。充当指称语的一般是代词和名词及其词组。指称义指的就是某些代词名词在文章中的具体称述对象。

理解方法如何理解指称义?可有如下方法。(一)结构认同法利用语法结构上的相似性认同指称对象。例如:

①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这些”对应“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

②(各个阶段)人类文化发展的相对量及其发展进度的比率(“其”对应“人类文化”)(二)信息认同法交际就是信息交流。信息交流的规律是:旧信息在前,一般处于主语和句首状语中;新信息在后,一般处于宾语中。旧信息常用代词表示,有时可以省略。例如:

①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这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这里”是旧信息,指代上文的有关内容;“启示”为新信息,“这”作为旧信息指代“启示”)

②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其”指代“骨架”)(三)语义认同法句子是表义单位,句子中各个成分的组合也是意义的组合。参与组合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有自己被语境选定的意义。语义认同法,就是借助句中的组合关系,来考察词语的实际意义的认同方法。例如:

①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其它动物办不到的。(“这”的实际意义是:“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

②一个人在逆境中,最可宝贵的就是要对前途充满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发现与困难斗争的方法。(“这样”的实际意义是:“对前途充满希望”)

③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吧。(“此”实际意义是:“证明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但并没有消亡”)(四)概括认同法有的指代词语,不是指称某一特定对象,而是对文章的有关内容进行概括归纳。例如:

①用于空间探索和深海作业的机器人是带着特定的任务到未知的环境里工作的,必须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完成任务。这就是正在研制的第二代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这”的意义不是照搬上文现成的语义块,而是对上文有关内容的重新组合:“‘带着特定的任务到未知的环境里工作的’‘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的能力’的机器人”)

②贾岛的苦吟,实际上是在炼意、炼句、炼字等方面都用了一番功夫的,而这些又都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分不开。首先我们看到贾岛非常用于炼意,因而他的作品具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有了好的意境,然后还必须保证这种意境能够在字句上充分表达出来。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由此可见,所谓苦吟只是就作者用功方面说的,至于从读者方面说却不应该看出作者的苦来。贾岛有许多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一点”是:“虽然认真推敲,却好像完全出于自然”)

③“黑匣子”最初出现在飞机上。神秘的黑匣子实际上是这样两个记录仪器,即飞行事故记录器和飞行速度记录仪。“飞行事故记录器”即无线电话记录器。它可以记录飞机与机上人员之间的对话以及驾驶舱内的所有声音,它的最大录音容量是30分钟,录完了30分钟后再从头开始。“飞行数据记录仪”比较复杂。它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飞机,记录16—32种参数,如油压、航速、驾驶员行动反应时间等。记录时限为25小时。25小时后磁带开始抹旧录新。这样,专家就可以根据失事前30分钟的声音和前25小时的数据来分析失事原因。(“这样”指的是黑匣子的:a作用、b工作情况 、c工作效果、d反应。答案是C项。因为“这样”的概括意义是:“有了这些数据和记录”)(五)篇章认同法有的词语,其指称意义涉及更大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在更大的范围中进行考察。考察时,可以借助篇章叙述的对象、线索等内容要素。例如:

有许多话要说,究竟从何说呢?哪个先说,哪个后说,哪个应割爱,哪个应作为重点?这时候面前就像出现一团乱麻,思路好像进入一条死胡同,陡然遭到阻塞,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不免心烦意乱。这就是难产的痛苦,也是一个考验的时刻。有两种情况要避免,一种是松懈下去,蒙混过关,结果只会是失败,理不通文也就不通。另一种是在心烦意乱的时候勉强继续绞脑汁,往往是越绞越乱,越想越烦。这时候最好是暂时把它放下,让头脑冷静下来,得到了足够的休息,等精力再旺时再把它提起来,进行一番冷静的分析。(加点的两个“它”指的是上文中的“思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