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蓟马
基本信息害虫学名:Thri pspalmi Karny

中文名:棕榈蓟马
中文别名:节瓜蓟马
科:缨翅目蓟马科
危害作物:菠菜、枸杞、菜豆、苋菜、节瓜、冬瓜、西瓜、茄子、番茄等
害虫鉴定成、若虫锉吸嫩头、嫩叶及幼果汁液,同时产卵于幼嫩组织中,造成损伤,使作物生长缓慢。节瓜的嫩头、幼瓜毛变黑色,瓜皮灰褐色龟裂;茄瓜叶背变褐,有些品种茄果开裂。雌成虫体长1.0-1.1毫米,雄虫0.8-0.9毫米,黄色。触角7节,第1、2节橙黄色,第3节及第4节基部黄色,第4节的端部及后面几节灰黑色。单眼间鬃位于单眼连线的外缘。前胸后缘有缘鬃6根,中央两根较长。后胸盾片网状纹中有一明显的钟形感觉器。前翅上脉鬃10根,其中端鬃3根,下脉鬃11根。第2腹节侧缘鬃各3根;第8腹节后缘栉毛完整。卵长椭圆形,淡黄色,产卵于幼嫩组织内。1、2龄若虫淡黄色,无单眼及翅芽;3龄若虫淡黄白色,无单眼,翅芽达3、4腹节;4龄淡黄白色,单眼3个,翅芽伸达腹部的3/5。
生活习性在广州年发生20代以上,终年繁殖。冬天在枸杞、菠菜、菜豆、茄、野节瓜、白花螃蜞菊上取食活动。成虫怕光,多在未张开的叶上或叶背活动。成虫能飞善跳,能借助气流作远距离迁飞。既能进行两性生殖,又能进行孤雌生殖。卵散产于植株的嫩头、嫩叶及幼果组织中。1、2龄若虫在寄主的幼嫩部位穿梭活动,活动十分活跃,锉吸汁液,躲在这些部位的背光面。3龄若虫不取食,行动缓慢,落到地上,钻到3-5厘米的土层中,4龄在土中化“蛹”。在平均气温23.2-30.9℃时,3、4龄所需时间3-4.5天。羽化后成虫飞到植株幼嫩部位为害。
防治措施(1)要连片种植,不要与其他寄主植物混栽,避免棕榈蓟马在其中互相转移,造成严重为害。
(2)在大面积种植区采用喷灌的方法,能抑制其数量的发展,减轻为害。同时也可以促进枸杞的生长。
(3)检查每个嫩头或心叶有成虫3-5头时,用药防治。可用20%好年冬乳油、20%好安威乳油600-800倍液,或11%蓟蚜威乳油400-500倍液,或蓟马灵乳油500-8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康福多乳油6000倍液喷雾,隔5天再喷一次。叶用枸杞应在收获后长出新芽5-10厘米长时防治较适合。果用枸杞则重点春季发芽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