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院简介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学院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招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建立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于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
学院风采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对各学院专业进行调整,由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城市规划六个本科专业组建成立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拥有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及1个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学校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市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部十一设计研究院等数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一批高科技企业,技术
及设施力量雄厚,在许多学术技术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充分发挥在绵阳的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优势,加强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实现学院与联合办学单位在人才资源、实验室资源,课题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享;院现已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培养人才。
学院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施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实现学院的快速发展。
办学特色学院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办学之路。充分利用地处绵阳的科研院所,大型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实行产学研紧密结合,实施以开放式办学为突破口的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生产、教学、科研单位三者相结合,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学校办学特点是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培养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联合单位教师指导研究生开题答辩(1)与联合单位共建学科点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两个董事单位的联合下,于2001年申报成功“结构工程”硕士点。 2006年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合作,成功申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近年,学院在各合作单位共外聘教师12人参与硕士生培养。其中教授2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5人。外聘教师主讲本科课程7门、指导硕士9人。目前学院正与联合单位积极合作开展结构工程博士点的申报工作。
联合单位合作培养研究生导师情况统计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指导专业
1
陈裕泽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力学所
结构工程
2
徐友矩
研究员
中物院结构力学所
结构工程
3
梅军
研究员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结构工程
4
李思忠
研究员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结构工程
5
陈小伟
副研究员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结构工程
6
尹益辉
研究员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结构工程
7
罗景润
研究员
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结构工程
8
杨炯
研究员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结构工程
9
李明水
研究员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结构工程
10
张维智
研究员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结构工程
(2)与联合单位共建实验室
学院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联合共建了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与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共建了一个小型风洞实验室。
(3)与联合办学单位共同培养本科人才
学院工程力学专业的几门主干课程,一直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和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的科技人员任教。工程力学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到联合单位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合作单位长期为学院提供实习基地,并指派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
联合单位部分主讲教师名单
姓名
职称
主讲课程
单位
张建柏
研究员
空气动力学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王灿臣
研究员
航空航天概论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王太明
研究员
飞行力学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邱玉鑫
研究员
实验空气动力学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程昆
研究员
风工程
国家空气动力研究中心
徐有矩
研究员
朔性力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陈裕泽
研究员
力学与工程进步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田常津
研究员
数值分析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李思忠
研究员
虚拟实验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办学理念先进理念的意义在于引导实践,组织学院广大教工都以振奋的精神,超前的眼光,务实的思路,突出的工作,显著的效果来建设和发展学院。
学院办学理念:育人为本;德育先行;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1、办学定位
学院类型定位---学院目前定位为教学型,力争到2020年以前逐步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
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具有创新意识与潜能、团结协作与艰苦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
学科定位---以力学为基础,以土木工程为龙头,协调发展大土木学科群。
服务面向定位---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基本建设、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2、办学层次
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在办学层次上,学院明确: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院目前拥有本科专业6个,其中4个专业按重点批次招生。目前在校本科学生2598人。
学院目前拥有硕士点3个,目前正在积极申报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建筑技术科学硕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结构工程博士点。
继续教育在我院发展较早,学院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成人继续教育点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类成人继续教育点之一。始于2003年,至今面向18个省招生,共培养学生1万5千余名。
办学思路学院牢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把发展外延和发展内涵结合起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工作在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教学改革在学院各项改革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本科教学在学院各类各层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教学质量的重心地位;坚持教学投入的优势地位。
学院办学思路——质量为本、强化特色、创新发展
(1)联合办学
学院充分发挥在绵阳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部十一设计研究院等数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一批高科技企业在人才、设备、课题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强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实现学院与联合办学单位在人才资源、实验室资源,课题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享。
(2)开放办学
学院早在1998年就引进社会资金成功建立了计算机中心,为学生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力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开放办学的模式,以最佳效益实现教育、科技、生产的协调发展。
(3)产学研紧密结合
学院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绵阳科教创业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强科学试验与研究基地建设,为适应学科建设和科技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单位的实验研究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为学院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师资力量学院现在编教职员工15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49人。博士21人,硕士86人。
办学成果学院优势专业为土木工程,该专业历经20年的发展,无论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师资队伍方面均具有雄厚的实力,已为国家培养了近5000名毕业生。
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4630m2,实验设备固定资产1889.84余万元。设有结构与力学实验中心、建筑物理与环境中心、及工程检测与分析实验中心三大公共实验平台,下设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岩土综合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环境与设备实验室、流体力学与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及模型实验中心、工程检测中心、工程设计与数值模拟分析中心等,近年来实验室承担各类项目近300余项。
近年来,学院在结构工程研究领域,形成工程结构与工程系统抗震抗风及防灾减灾、建筑节能技术、小城镇规划与设计、新型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应用研究等特色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内的各类各层次科研项目12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6项、横向项目43项、地市级项目19项;获奖项目10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4项,鉴定成果2项,专利1项,编写出版教材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620余篇,其中国家一级核心期刊论文43余篇,核心期刊109篇。
学院截至目前完成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1000余项,产值近亿元。且学院部分教师考取了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岩土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对外进行工程服务和技术服务工作。
历史沿革
学院历史沿革图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前身为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学院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1952年重庆建筑工程学校招收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后因国家院系调整,于1960年停止招生。1986年恢复建立建筑工程系,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随着学院师资队伍的壮大,于1994年开始招收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1年开始招收建筑学专业本科生,2002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04年底学校对各学院专业进行调整,由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力学专业六个本科专业组建成立了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学院大事纪要时 间
大 事 纪 要
1986 年
恢复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招生
1994 年
招收建筑工程本科专业(现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1994 年
招收重点批次工程力学本科专业
1994 年
招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本科专业
1999 年
招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
2001 年
招收重点批次建筑学本科专业
2001 年
按重点批次招收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2001 年
批准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点
2002 年
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
2003 年
批准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硕士点
2004 年
按重点批次招收城市规划本科专业
2006 年
批准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点
2007 年
批准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
学院2005—2015年发展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决策,实现西南科技大学跨越式发展目标,以学校发展规划为指导,为振兴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特制定本发展规划。一、办学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学校共建体制为契机,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坚持开放式办学,以教学为中心,育人为目的,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坚持立足四川,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为国家建设和西部大开发、四川经济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为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办学思路
西南科技大学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大背景下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她肩负着为西部大开发,为国防建设提供人才支持,特别是为绵阳科技城的建设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全新的办学思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将根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绵阳科技城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施联合办学、开放式办学、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学院实现快速发展。
(一)联合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地处四川省绵阳市。市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部十一设计研究院等数家与土木建筑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一批高科技企业,技术及设施力量雄厚,在许多学术技术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充分发挥在绵阳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的人才、设备、课题资源优势,加强联合办学的具体实施,实现学院与联合办学单位在人才资源、实验室资源,课题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共享。
(二)开放办学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早在1998年就引进社会资金较成功地建立了计算机中心,为学生计算机辅助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同社会力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潜能及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的合作,不断完善和规范开放办学的程式,以最佳效益的方式实现教育、科技、生产的协调发展。
(三)产学研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联合办学,巩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机制,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地方、共建单位及社会全方位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向深层次发展。充分利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和绵阳科教创业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强科学试验与研究基地建设,为适应学科建设和科技开发的需要,充分利用合作办学单位的实验研究条件,重点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实验室和科研型实验室,为增强学院承担高水平科研项目,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日制在校学生稳定在3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达到150人左右),以本科教育为主,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政策;力争建成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建立起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学科专业体系,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建立起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新型师资队伍;形成符合国际标准、适应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开放型办学模式;把学院的部分主干学科及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水平较高且在西部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学院,完善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教学改革。
到2015年,在校全日制学生稳定在35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达到400人以上);以本科教育为基础,教学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力争建成省级重点学科1-2个、重点实验室1-2个,力争建成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3个;培养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水平较高的学院,建成西部地区的高水平继续教育基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