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村
1、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宝秀镇中山村村情概况中山村隶属于宝秀镇斐尼行政村,属于山区。位于宝秀镇西边,距离斐尼村委会15公里,距离宝秀镇

45公里。国土面积有12.24平方公里,海拔15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898.4毫米,适宜种植烤烟、甘蔗等农作物。有耕地197亩,其中人均耕地1.76亩;有林地8964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3户,有乡村人口114人,其中农业人口114人,劳动力76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0人。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村经济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97亩(其中:田120亩,地77 亩),人均耕地1.7

6亩,主要种植烤烟等作物;拥有林地896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7亩,主要种植杨梅等经济林果,其他面积9200亩。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8年 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66.67%。该村目前正在发展烤烟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甘蔗产业。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5万元,占总收入的72.92%;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0.4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89头,肉牛13头,肉羊8头);第二、三产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14.58%;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08%。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23

户通自来水。有2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和78.2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户(分别占总数的95.65%和52.17%)。
该村到宝秀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45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45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6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建有小水窖15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9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2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1]
2、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中山镇中山村中山村委会隶属楚雄市中山镇,地处中山镇东南边,距中山镇政府所在地13公里,到中山镇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楚雄市121公里。东邻中山镇,南邻务阻村委会,西邻蚂蚁村委会,北邻洼子村委会。辖中山社等2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18户,有乡村人口2645人,其中农业人口2599人,劳动力1624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26人。
全村国土面积33.57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气温19℃,年降水量846毫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970.56亩,人均耕地28.01亩,林地777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29.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23.8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3、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文龙乡中山村该行政村隶属景东彝族自治县文龙乡,地处文龙乡政府东边,距文龙乡政府所在地17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县45公里。东邻龙街乡南岸村,南邻瓦伟村,西邻安定乡旧村,北邻瓦伟村。辖上排、下排等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 265户,有乡村人口1107人,其中农业人口1100人,劳动力57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43人。
全村国土面积16.02平方公里,海拔142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 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积1760亩,人均耕地1.8亩,林地19177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5.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15元。农民收入以 种植业为主。
4、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雪山镇中山村该行政村隶属凤庆县雪山镇,距镇政府所在18.00 公里,到镇道路为土 路,交通不方便。辖大荒田 、大平掌、房子下、龙树、营盘等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38 户,有乡村人口1467人,其中农业人口1464人,劳动力 1068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727人。
全村国土面积13.60平方公里,海拔1,678.00米,年平均气温 9.00 ℃,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400.80亩,人均耕地 1.6亩,林地6,771.8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97.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1.00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
5、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中山乡中山村村情概况中山村位于永康市东北部。由中山、桃源口两个自然村组成,距城区21公里。原属太平乡十八都,民国时曾属中山乡和中和乡,50年代曾属山溪乡、唐先乡,1959年10月属中山管理区,1961年11月属中山人民公社,1983年9月后,属中山乡。1992年有770户,2615人。乡人民政府设址于此。中山村依山傍水,风景宜人。市级风景旅游区五指岩风景区的绝大部分就在中山村。主要有五指岩、密浦寺、鸟盘峰和柘岭等景点。
村南有山,其状如钟,名钟山,后村以山名,简为中山。村民有卢、胡、陈3姓。卢姓始祖原为后周世宗柴荣后裔。陈桥兵变,尚书卢琰义不臣宋,抱世宗幼子柴炯,流落永康灵山(原四十五都),并以己女妻炯。炯即隐柴入卢,称玉川卢氏。后析居仙居、永康等地。宋嘉定年间,卢子安由仙居回迁永康白云山下,其子卢深夫,宋宝四年(1256)进士,由白云山下遁迹于五指岩。其后代则居中山后溪。胡姓始祖来源于龙山胡氏,宋末元初避难于中山母舅家中,而后繁衍成村。被当今著名画家叶浅予、申石伽和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誉之为一代画师的胡也衲(1891~1964)即是中山胡氏之后裔。陈姓始祖陈龙(灵湖)官奉议大夫,宋绍兴年间由江西而宰婺州,遨游山水,卜居于永康之樟塘,后析居于桃源口。风景名胜五指岩,海拔700多米,高险雄伟,远望五峰插天,若人伸手探云,山半岩石呈赤白色,状类桃花,又名桃岩。上有洞可容数百人。宋浙东学派人物吕皓试礼部不第,遂绝意仕进。晚年自荆南隐居于此。岩顶有小洞曰栖真。岩北有火山口遗址,雪天无积雪。桃岩西侧有猴竹,相传此处为孙悟空藏姜之所。岩麓有仙姜田,是五指姜的原产地。
密浦寺,在五指岩之西,中山村之北。据清《(光绪)永康县志》载,山周十里,华溪之水发源于此,其上有仙人坛。唐中和五年(885),洪雅禅师尝结庵于此。密浦山顶,又名五指岩平头。南宋时,中山卢氏之祖卢深夫在此建祠隐居。嗣后时为密浦寺,时为九龙观,道佛两家废废营营,香火时断时续。清光绪二十二(1896)年重建殿宇,由智高道士占宇九龙观,寻废。1985年后中山村民筹资复建密浦寺。至今香火旺盛。寺侧有龙王庙、包公殿、九龙井和蝾螈栖府。密浦山山腰多瀑布,俗称七叠飞泉。
鸟盘峰,在五指岩与密浦山之间,独峰耸立,直刺太空。登临其上,近观可见飞鸟在峰腰盘旋;远眺,可望永康、东阳、义乌、磐安、缙云、武义6个市县山川。
柘岭,从中山村沿五指岩山麓向东南迂回而上。岭旁林木成荫,涧泉流淌。岭之上部有峻峭的石级,下部步道比较平缓,道旁有明正统年间宣慈(今武义柳城)矿工暴动领袖陶德义起义活动遗址,岭中,古有伏谈亭。
五指岩风景区坐落于永康市境边缘,近临义乌、东阳两市边界。1992年旅游客流量不下10万人次。名特产品中山村是个山区村,农业以种粮为主,林业收入和经济作物收入亦相当可观。较为珍贵的名特产品要数五指姜、虫白蜡和密浦云雾茶。
五指姜,南宋叶适诗中已有收缨古密浦,抱袂生姜门的记载。这种生姜具有色鲜、块大、筋少、肉厚、香浓等特点。若将鲜姜拗断,姜内即冒出一股辣中透香的白雾。姜体还有一圈一圈从小到大的旋丝和密布的经络。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神奇的药用价值。能够驱寒、催汗、健胃、化痰、止咳、解毒、止火等。五指姜之所以能在五指岩一带繁殖,有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还与种姜的技术有关。当地姜农年复一年地选留姜种,保持了五指姜的优良特性。在栽培管理上,姜农注意科学施肥、遮阴抗旱、防虫治病,因而促使生姜高产。1992年全村产姜150吨。
虫白蜡,是浙江省的一大特产,而中山村又是虫白蜡的主要产地,产量居全省之首,质量为全国之上品。明末清初时,村里有个名叫大彪的,就靠虫白蜡发迹而置买百亩良田。1949年全村年产0.8吨左右。1972年被确定为浙江省虫白蜡生产基地,1976年产量达1.7吨。1985年卢开兴户出售虫白蜡250公斤,收入7000余元。虫白蜡可用于化工、纺织、医药等工业,是国内外短线商品。人工放养白蜡虫,制作加工虫白蜡,不占耕地,省工、成本低,收益快,设备简单,技术又不大复杂,可是近两年生产下降,主要原因是放养树种必须采自外地,而外地树种多经治虫,有碍产蜡,急待设法解决。
密浦茶,产于密浦山顶。1965年种植,面积约50余亩。山高712米,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被云雾笼罩,霜雪较多,温差大,立夏开始采摘,生长期较长,叶片比一般茶叶厚。1968年有位永康在日本的客商指名向中山村买茶叶,第一次给以密浦山顶的云雾茶,不久那客商又寄书中山要求续购,村民给以密浦山下的茶叶,那客商第三次又来鸿索要,但指定非买第一次卖给他的茶叶不行,还说,此茶可连泡三汁,清香怡神,价格倒可以任凭开价。由是,密浦山云雾茶的名声悄然远扬。1992年,中山村产茶5吨,其中1.5吨是密浦茶。自然资源以中山村为主体的周围群山,蕴藏着丰富的松脂岩(又名珍珠岩)矿源。矿区位于唐先--东阳新华夏系构造带中。以北东走向压性断裂为主,其次是北西向断裂。矿体分四层。据估算,储量在700万吨以上,属中型矿床。松脂岩具有隔热、保温、吸音、助滤和耐酸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化工、酿造、军工、农业等领域,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材料。在国际上其深加工产品达280个之多。
1968年,中山村开始在狮子头一带进行小规模开采,可是年产仅几千吨。1993年他们正拟扩大松脂岩开采,并准备增建矿砂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前景可观。
6、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城关镇中山村自然资源
中山村位于平坝县城关镇东大门,东临夏云镇桥上村、江西村,南临本镇塔山村,西临平坝县城,北临本镇顺城村、城垣村,面积3.8平方公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14.1℃,无霜区长达275天,冬天严寒,夏天酷暑。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84.7mm,多年平均降雨量1271.95mm,海拔在1280.0-1300米之间。
社会经济
全村辖一个自然寨代关堡,七个村民小组,508户,1716人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其中劳动力1118人(男534人,女584人),文化结构方面,现阶段有大学25名,高中65人,初中510人,小学418人。全村现有耕地820亩(其中水田665亩,旱地155亩),林地680亩,宜林荒山210亩。现有森林480亩,竹苗100余亩,山青秀丽,环境优美。
7、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永阳镇中山村中山村地处县城东郊,该村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自然环境优良,经2000年行政村合并,形成如今的包括原东庐乡中山村和原在城镇庆丰村和村域规模。目前,中山村村辖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4300亩,共有29个村民小组,人口3655人,党员115人。
中山村水、电、通讯到户率达100%,卫生户厕率达65%,主干道硬化率达100%,农民居住区绿化率达40%以上。目前建有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农民康居小区一个,平均每年投入经费60多万元进行村庄整洁和道路建设,使全村村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中山村农业方面以水稻、蔬菜种植为主,产业稳定,农民收益良好。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发展经济、强村富民为己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村级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村级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08年未实现村级经济总产值近2亿元,村可支配收入达11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0000元以上,2009年,预计完成经济总产值2.2亿元,实现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50万元,农民人均收达到10100元,力争挤入溧水县的前列。
8、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地处尚卿乡政府驻地东北4.3公里处,狮母山山坡。古时称后山,民国时期与中兴合为中兴保。解放后为中山村。村委会设在魁梅兜,辖7个自然村,废村墓西。村民主要为黄、朱、陈、林姓。[2]
9、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川县创业乡中山村中山村位于桦川县创业乡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南2公里处,全村有540户,2146人,疆域面积14,912.4亩,耕地面积10,635亩,是以水稻种植为主的纯水田村,在全村的耕地面积中地势低洼返浆,常年积水的耕地面积4,430亩,地势低洼易涝,人多地少,基础设施差,产业结构单一,是制约全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000年全村粮食总产257万公斤,人均产粮950公斤,全村生猪饲养量590头,黄牛存栏3头,由于耕地积水不能正常育苗插秧,加之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的和传统的以粮为主的经营模式,粮食亩产一直在330公斤左右徘徊,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粮食产量和人均收入在全县的农村中实属下等水平,全村现有债务406万元,人均负债969元,集体经济空壳,村内有一所小学,校舍经勘测鉴定为D级危房,有一处卫生所,一处村部。[3]
10、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塘湾镇中山村位于雪峰山深处,海拔800多米,有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距塘湾镇镇政府有10公里,距沪瑞高速公路塘湾出口有15公里。其面积7000多亩,其中6000多亩为山林地。其多山、海拔高、污染少的自然环境是发展中药材栽培、雪峰乌骨鸡养殖、香梨的良好条件。中山村目前有9个自然村。在05年人口普查中,中山村拥有834人,其居民以肖姓为主。
11、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中山村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47.2亩(其中:田42亩,地405.2亩),人均耕地0.4亩,主要种植茶叶、油菜、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2599.2亩,其中经济林果地949.2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5亩,主要种植茶叶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3亩,其中养殖面积3亩;草地0亩;荒山荒地0亩,其他面积0亩。有经济林果地、茶叶等资源。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16.6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5.45万元,占总收入的48.7%;畜牧业收入87.67万元,占总收入的40.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10头,肉牛56头,肉羊12头);渔业收入0.38万元,占总收入的0.18%;林业收入7.14万元,占总收入的3.3%;第二、三产业收入16万元,占总收入的7.4%;工资性收入4.1万元,占总收入的1.9%。农民人均纯收入947元,农民收入种植养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4.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24人(占劳动力的22%),在省内务工50人,到省外务工4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