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王庄镇
姚王庄镇位于滦南县东南部,总人口 16740人,国土面积2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29400 亩。地处滦南、乐亭、唐海三县交界处,东、南分别与乐亭、唐海县接壤,西与胡各庄镇相邻,北距滦南县城17.5公里。美丽的青河自北向南从境内穿过,乐胡公路自东而西横贯全境。村村通油路的镇村交通四通八达。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传统的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化发展格局。镇村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姚王庄蔬菜批发市场、滦南县油脂化工厂、滦南县合成化学厂、艺海金属有限公司、前麻湾砖厂等骨干企业构成镇村企业的五大支柱。2003年,全镇实现工农业产值36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0 元。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姚王庄镇,是一个产业特色明显,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更加优美、理念更加开放的“蔬菜之乡”。
强镇富民的主导产业
姚王庄是传统的蔬菜产业基地,蔬菜生产一直是当地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历史上的姚王庄大白菜远近闻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壮大规模、调优结构、提高品质、树立品牌”的工作思路,狠抓蔬菜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施专业化生产,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全镇2.9万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45万亩。二是实施区域化布局,突出南北特色。南部各村以发展尖椒、甘蓝等错季精细菜为主,北部各村则重点发展传统的大白菜生产,并形成了以独屯村为中心的韭菜生产基地。三是实施设施化生产,发展高效农业。除裸地大白菜外,其它各类蔬菜均以日光温室形式为主,棚蔬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是全部蔬菜种植面积的83.7%。四是实施无公害战略,开展“绿色革命”。镇政府出台了《关
于规范和加强蔬菜无公害生产的实施办法》,指导和监督菜农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生产,建成了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五是实施品牌战略,扩大产品知名度。“清河沿”蔬菜品牌列全市十大农产品品牌之首,在京、津及东北市场享有较高声誉,带动了产品外销。六是实施产业化经营,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采用“市场+协会+基地+农户”模式,运用经济、行政和政策手段,为群众提供技术、信息、生产和销售等全程服务,管理 规范的经济人协会和功能齐全的批发市场为促进蔬菜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龙头带动作用。蔬菜产业的不断规范和发展,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最主要途径。
举足轻重的农产品龙头企业
镇办企业姚王庄蔬菜批发市场是带动全镇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发挥着本地及邻近地区蔬菜外销的主渠道作用。该批发市场占地48亩,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一流,拥有较标准的交易大棚和先进的服务设施,实行电子过磅和微机结算,建立了面向全国的蔬菜信息网站,年交易量达20万吨。市场内全天候车水马龙,一派繁忙兴旺的交易景象。依托蔬菜批发市场成立的蔬菜经济人协会按照规范的章程制度运作的异常活跃,拥有注册经济人会员110人,承担着引进服务外地客商和组织蔬菜货源的任务。“农民卖菜不用愁,发家致富有龙头”,是对蔬菜批发市场和经济人组织重要作用的生动写照。
稳步发展的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
为避免产业单一带来的市场风险,政府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致富手段。近年来,作为当地新型产业的林果业和畜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以郑庄为中心的葡萄园区发展到了300亩;以党庄、南张庄为代表的大棚桃面积已达350亩。养牛业、养羊业、养鸡业也发展较快,并向小区养殖方向发展,已建成各类畜牧养殖小区4个。珍稀毛皮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貉子、狐狸等珍稀毛皮动物年存栏规模达到了1万只。
日益活跃的二、三产业
姚王庄镇的各类工业企业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参股等形式全面完成改制,形成了以润滑油生产、金属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纸箱生产和制砖为主的十几家非公有制企业网络。全镇工业企业固定资产7500 万元,年产值25600万元。滦南县油脂化工厂、滦南县合成化学厂、艺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前麻湾砖厂等几家重点企业运行良好,是镇内工业企业的支柱。草制品加工、运输服务等副业也具有一定规模,拥有草帘机110台,大型客运车辆12部,年产各种草帘500万张。主导产业棚菜种植也带动了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全镇经营农业生产资料的门店32家。西起姚王庄东至曹杨碾村1.5公里长的商贸一条街店铺林立,生意兴隆。
成绩斐然的文明生态村建设
青水河哺育了勤劳智慧的姚王庄人,也把姚王庄镇的面貌点缀得焕然一新。青河两岸,绿树成荫,整洁优美,笔直宽敞的富民路沿河岸直达最南端的以环境优美著称的省级文明生态村--李营村。作为全省文明生态村建设示范村的李营村,就如镶嵌在青河岸边的一颗明珠,以优美的环境、怡人的景色和先进的村风远近闻名,吸引着各地的干部群众纷纷来这里参观学习,很多游客也把这里作为参观新型农村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