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溪乡
乡村概况陈溪乡隶属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地处浙东名山四明山南麓,为四明山革命根据地之一部分,据有关网站统计[1],全乡地域面积43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下辖10个行政村:干溪村、陈溪村、石笋山村、虹溪村、塔溪村、夏家岙村、小陈岙村、旭峰村、陈家岙村、太平山村。乡政府驻陈溪。陈溪山清水秀,风光秀美,资源丰富,物产众多,是名符其实的山水之乡。 其主要资源是农业林业资源和山水旅游资源。
建置沿革

2003年底,辖24个村委会,人口9875人,面积118平方千米。
2006年4月18日,上虞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陈溪乡行政村规模的批复》(虞政发[2006]16号),同意陈溪乡的行政村由24个调整为10个:撤销庙下村、下岭村、四建村、张岙村,合并设立干溪村,村委会驻原下岭村内;撤销许天村、陈溪口村、生畈村,合并设立陈溪村,村委会驻原许天村内;撤销下徐村、龙镇村、珍坑村,合并设立石笋山村,村委会驻原龙镇村内;撤销虹桥村、刘生村、生溪村,合并设立虹溪村,村委会驻原虹桥村内;撤销旧宅村、浪撞村、徐岭村,合并设立塔溪村,村委会驻原旧宅村内;撤销大兴村、半岙村,合并设立夏家岙村,村委会驻原半岙村内;撤销小陈村、背向村、潘宅村,合并设立小陈岙村,村委会驻原背向村;旭峰村、陈家岙村、太平山村等3个行政村暂不作调整,维持原状。[3]
旅游资源“虞南山水胜景,陈溪为其精华”。双笋石闻名遐迩,象鼻洞形象逼真,松风拂煦,竹涛阵阵,青山妩媚,溪流多姿。
双映石笋:钓台山之北有双石笋,天然巨岩而成,其大者巍然耸立,通体浑圆雄健,小者婷婷玉立,秀丽可人,大小石笋顺山势次第而生,恰似英雄美人相依相偎、相得益彰。双石笋脚有长潭,水体碧绿,平静似镜,凡旭日初升,映双石笋于长潭之中,但见山水一色,疑为仙景,此即为双映石笋美景也。
象鼻洞天:钓台山之南有一突起的山梁,不生草木,自山腰延伸直到山脚,其形酷似一微弯的象鼻而得名。石梁中部有一石洞,洞内地面平坦,洞体宽大,可容数十人,陈数席,此即象鼻洞,明朝诗人张凤翼《题象鼻洞诗》日:“西方白象海浮来,隆准岩岩地脉开,春暖气嘘成五色,不须蜃市作楼台。”
湖光山色:境内徐岭水库、乌洞水库、浪撞水库等高山水库,筑溪水而成,宛若一颗颗亮丽的明珠,嵌镶在苍翠的群山之中,登库远望,但见青山环绕,碧水湛蓝,湖光山色,尽入眼睑。清风徐来,竹涛声声,鸟语花香,恍若置身仙境。
龙潭飞瀑:得四明雄峻山势之造化,陈溪溪涧众多、乌洞、浪撞、巽溪等溪涧,幽、险、清、奇集于一体。经溪水多年冲刷而成之黑龙潭、雪花潭、鲤鱼潭等山间幽潭,或秀美别致、或奇险幽深,或可爱传神,但见白练飞瀑,泻入碧绿深潭,飞瀑喷雾恰似真龙在现,为千年来祈雨 之福地。
贤达毕至:历朝众多名贤,羡陈溪山水之奇秀,探寻隐居者众,据载:道家名士葛洪、于吉等曾于太平山炼丹布道,今太平山顶有棋盘石、石室等遗迹。梁时“贞白先生”陶宏景曾于石笋山隐居,筑石门馆,今石笋山脚遗有钓台,故此山又名钓台山。晋朝谢敷、王羲之、齐时杜京产、宋代陆游、明代刘伯温、王阳明等名贤都曾游历于此并留有赞诗。
农业发展四十三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蕴含着丰富的山货资源,经勤劳智慧的陈溪山民的精心栽培加工,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开春第一果高山樱桃,在陈溪旭峰等村已有几百年的栽种史,品质优良,是难得一尝的果中佳品。[1]
人口数据陈溪乡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9024
男
4615
女
4409
家庭户户数
2992
家庭户总人口(总)
8969
家庭户男
4581
家庭户女
4388
0-14岁(总)
1972
0-14岁男
1006
0-14岁女
966
15-64岁(总)
6055
15-64岁男
3146
15-64岁女
2909
65岁及以上(总)
997
65岁及以上男
463
65岁及以上女
53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