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地震预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渐进式地震预报(progressive type earthquake prediction):国际上关于地震预报原则上分两类:一是远期预测,预计某一地区几十年可能遭受最高地震烈度,也称烈度区划,为工程建设的防震抗震服务;另一类是近期预测,预测何地、何时、可能遭受多大震级的地震,为及时作出防震准备和行动提供依据。20世纪60年代后期,国内外在地震预报的科研和实践中,对地震孕育发生过程及相应预报阶段的划分开展了深入研究。中国大陆从1966年邢台7.2级强震至1976年松潘7.2级强震,前后共发生9次7级以上破坏性强震,由此推动了地震预报工作的全面发展,积累了宝贵的震例资料。1972年中国地震学家提出长期(十年至几年)、中期(几年至几月))、短期(几月至几天)、临震(几天内)、震后(月内强余震预报)的渐进式预报方案,取得共识后指导全国强震形势预报至今,被日本地震学者称之为中国式地震预报。1986年美国召开首次中期地震预报讨论会时,我们发表了国际上利用地形变、实验、理论、震例等不同资料划分地震预报阶段的对比表。根据渐进式预报方法,中国已先后对1975年海城7.3级等若干次强震作出不同程度的预报,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20余年来总的预报水平,成功率还在25%左右徘徊。由于当前地震预报水平不高。中国则相对居于世界前列。[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