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潭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乡镇概况黑龙潭乡隶属于漯河市郾城区,截止到2006年底下辖14个行政村,36个自然村,142个村民小组,3.1万人,32546亩耕地,总面积32平方公里。地缘优势突出,水陆交通便利。黑龙潭乡位于中原腹地,南与漯河市接壤,西与107国道、京广铁路毗邻,境内有京珠高速公路漯河北站上下道口,距郑州国际机场不到100公里,东紧临沙河,境内正在筹建纳入“十一五”规划的沙河水旱码头。漯{河}开(封)省道和市区新北环咱纵横贯穿全乡,乡村公路相互交织,密布成网,沙、颖、塔、柳四河纵横,粮基、旱保区片相连,水陆交通便利,水利资源极为丰富。[1]

乡镇沿革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黑龙潭乡原名青龙镇,自古就是众多客商的集散地,素有“水旱码头”之称。相传沙河黑龙潭段深潭内住一青龙,历尽艰辛保佑两岸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为表感激之情,遂以“青龙”命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1958年建黑龙潭公社,1984年改乡。

下辖村庄河沿李村

土城王村

南街村

北街村

西街村

黄赵村

半截塔村

姚庄村

生杨村

老应村

张德武村

田庄村

坡杨村

何庄村

乡镇优势地缘优势突出,水陆交通便利。黑龙潭乡位于中原腹地,南与漯河市接壤,西与107国道、京广铁路毗邻,境内有京珠高速公路漯河北站上下道口,距郑州国际机场不到100公里,东紧临沙河,漯(河)开(封)省道和市区新北环咱纵横贯穿全乡,乡村公路相互交织,密布成网,沙、颖、塔、柳四河纵横,粮基、旱保区片相连,水陆交通便利,水利资源极为丰富。

经济概况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黑龙潭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强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统揽农村经济工作全局,以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进步为目标,以找准定位,优化方略为前提,以现有及潜在的资源优势为依据,以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为杠杆,以灵活方位、创新机制为动力,以优化服务、优良环境为保障,主攻二产、壮大一产、启动三产、开创了全乡“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截止到2006年底,全乡工业总产值达6.8亿元,农业总产值达4.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00元。

农业概况绿色养殖发展迅速,养殖基地享誉中原,养殖业作为该乡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呈现出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之势,养殖基地享誉省内外,先后受到罗干、费孝通、马忠臣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自视察和高度称赞,截至到2006年底全乡千只以上规模鸡场已突破900座,蛋鸡饲养总量已达300万只,居全市第一位;万头以上猪场2座,3000头以上猪场4座,确保“漯河养殖第一乡”向“河南省养殖第一乡”的新跨越。

特色农业小麦,玉米,花生

工业发展龙头企业崛起,发展前景辉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借助良好的地理和交通优势,一大批工业企业纷纷落户我乡。建成、在建、待建项目达40个,涉及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8个,形成了以雪健公司、郑氏食品公司、天天乐食品公司为代表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以金舟电工器材有限公司、汇丰粮机厂、新利来印务公司为代表的加工制造业和以峥嵘有机肥料厂、艾农有机肥业为代表的有机肥业生产三大工业群体,为该乡的经济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