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基本信息

·作者:龙应台 安德烈 合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
·页码:28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
·ISBN:7020068618/9787020068616
·条形码:97870200686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作者简介龙应台:三十三岁写《野火集》。三十四岁第一次做母亲,从此开始上“人生”课,至今未毕业,且成绩不佳.龙应台,祖籍湖南衡山,1952年生于台湾高雄,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一上市即告罄,多次再版,余光中称之为“龙卷风”。1985年以来,她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是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专心育儿。1988年迁居德国,开始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开台湾文学课程,并每年导演学生戏剧。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见解,颇受注目。自1995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现定居德国法兰克福。
作品:1985年她的《野火集》在台湾出版,干草烈风,燎原之势,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野火”成为那个时代台湾的集体符号。龙应台作品系列:《野火集》(二十年纪念版),《孩子你慢慢来》(十年纪念版)。《龙应台评小说》 《女子与小人》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 《龙应台杂文精品》 《这个动荡的世界》、《人在欧洲》、《写给台湾的信》、《美丽的权利》、《孩子你慢慢来》、《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干杯吧,托玛斯曼》、《我的不安》、《百年思索》、《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安德烈:1985年12月生于台湾,八个月大移居瑞士及德国。2006年进入香港大学经济系,认为经济学很好玩。
写作背景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她觉得与儿子之间有了一座无形的墙:“我可爱的安德烈哪里去了?”她感到:儿子“爱”她,但并不“喜欢”她。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系,但她一定要认识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间互相通信。就这样,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龙应台“认识了人生离第一个十八岁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内容简介这是龙应台与安德烈的母子书信集,其中收录了母子俩三十五封书信,其中包括对近期生活的议论、对新闻的观点、对人生的深思......详细记录了两人情感的交流——从陌生到朋友。在信中,儿子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母亲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儿子对母亲嘲笑有加,母亲对儿子认真研究。值得一看。
目录《亲爱的安德烈》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龙应台
连结的“份”/安德烈
第1封信 十八岁那一年
第2封信 为谁加油?
第3封信 逃避国家
第4封信 年轻却不清狂
第5封信 对玫瑰花的反抗
第6封信 一切都是小小的
第7封信 有没有时间革命?
第8封信 我是个百分之百的混蛋
第9封信 两种道德
第10封信 烦恼十九
第11封信 阳光照亮你的路
第12封信 让豪宅里起战争
第13封信 向左走,向右走
第14封信 秘密的、私己的美学
第15封信 菩提本非树
第16封信 藏在心中的小镇
第17封信 你是哪国人?
第18封信 哪里是香格里拉?
第19封信 问题意识
第20封信 在一个没有咖啡的城市里
第21封信 文化,因为逗留
第22封信 大学生哪里去了?
第23封信 下午茶式的教养
第24封信 装马铃薯的麻布袋
第25封信 孩子,你喝哪瓶奶?
第26封信 二十一岁的世界观
第27封信 给河马刷牙
第28封信 第二颗眼泪
第29封信 KITSCH
第30封信 两只老虎跑得慢、跑得慢
第31封信 政府的手可以伸多长?
第32封信 人和诘问
第33封信 你知道什么叫二十一岁
第34封信 独立宣言
第35封信 伟大的鲍布·迪伦和他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