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人欺子产
原文:
昔者(1)有馈(2)生鱼于郑子产(3),子产使(4)校人(5)畜(6)之池。校人烹之,反(7)命曰:"始舍(8)之,圉圉(9)焉,少(10)则洋洋焉,攸然(11)而逝(12)。"子产曰:"得(13)其所(14) 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15)谓子产智,予(16)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之以方(17),难罔(18)以非其道(19)。
——选自《孟子·万章上》
解释:
(1)昔:从前
(2)馈:赠送
(3)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4)使:叫,让
(5)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6)畜:饲养
(7)反:同“返”,返回
(8)舍:放开
(9)圉圉:鱼在水中疲弱而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10)少:一会儿
(11)攸然:迅速的样子
(12)逝:消失
(13)得:得到
(14)其所:应有的归宿
(15)孰:谁
(16)予:我
(17)方:方法
(18)罔:欺骗,迷惑
(19)道:理论,主张
(20)馈:赠送
(21)始:刚刚
(22)即:.....以后
译文:
过去曾经有人送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命管理池沼的小吏养在池中,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做熟了,回来说:“刚开始放下去的时候,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稍过一会却又很欢快,悠然游走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管理池沼的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合乎情理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合乎情理的方法来蒙骗他。
寓意:
善良的人们常常被小人欺骗,而这些小人却总是因此沾沾自喜。例题:校人把子产的话“得其所哉”重述了两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