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学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龚学余
龚学余教授

龚学余,男,1962年10月出生,湖南桃江县人,博士,教授,中共党员,湖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核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南华大学和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现为南华大学副校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核工程与核技术应用、核设施辐射监测、安全与防护等领域的研究,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非常有意义的成果,大部分成果有创新性,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进行交流,得到了同行的好评和肯定。2000年应邀到德国低温等离子体物理所工作,进行了为期一年工作访问。

在核能科学与工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获得了国防科工委“十一五”基础研究项目,研究经费达130万元,连续获得了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课题组长代表南华大学参与“973”项目,并获得2个子课题,获得了1个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工作者参加国家攻关项目1项和核工业核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1项,参加能源领域"863"项目1项。在德国期间参加了两个研究项目,并首次在国际上利用NH2的∑振动带的P分支中一条波长为599.5nm的101-211线,采用激光诱导的共振荧光方法测量氨等离子体中的原子基NH2。

曾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等其它奖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其中有8篇被SCI和EI等收录(5篇SCI,3篇EI),所有论文被CA等收录,完成了多个研究报告。在教学上,主讲"原子核物理"、"粒子加速器原理"、"原子物理","电磁场理论"、"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等离子体动力论"、"高等电动力学"等课程。现为湖南省物理学会、核物理学会、计算物理学会理事。曾主持省级重点学科"核技术应用"和重点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的建设,为南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作为学科带头人之一为南华大学获得了1个博士点授予权,4个硕士点授予权,起到了学科带头人作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