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鹤腾
张鹤腾(1623年——1635年),字无翰,号凤达。明代颖州(今安徽阜阳)人,明末兵部尚书张鹤鸣之胞弟,明朝官员。
张鹤腾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考中进士,授山东潞城县令,旋调任榆次县令。其时,潞城、榆次两县均发生饥荒,张鹤腾救济灾民,煮粥散发,投药治疗病者,施棺予死者,收弃婴于县衙两庑。令老妇抚养,颇受当地民众称颂。张鹤腾后升任刑部主事,又调任户部广西典事。他清查大仓银库,革除积弊,岁得万金,全数上缴。因绩被提升为郎中,督饷延绥。后张鹤腾以目疾告归,寓居颍州。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率农民军破颍州,张鹤腾与其兄张鹤鸣一起被杀。
张鹤腾搜集历代名医治疗暑症的著述,先后经十余年,于1623年撰成《伤暑全书》,约二万多字,分上下两卷。《伤暑全书》根据《素问》暑病的理论,较全面地叙述了各种暑症以及和伤暑有关的一些病证和主治方剂。内容丰富,切于实用,是一部治疗暑症的最早专著,对于学习研究暑症有重大贡献。本书后经清·叶霖增订,易名《增订伤暑全书》,内容有较多的补充,但书中有一些提法值得商讨,还有个别与暑邪、暑病无关的病证或论述。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中国医学大成》本及1917年绍兴医药学报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