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好太王
高句丽好太王(374年-412年),即高谈德,又称“广开土大王”,谥号全称为“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第十九代君主,故国壤王之子。
在好太王在位期间,高句丽恢复了其在2世纪的东北亚强国地位,北部包括今中国东北大部分,东最远延伸到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南部。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面积达到半岛面积的3/4。通过与倭的战争,高句丽将百济,新罗变为臣属,使朝鲜半岛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统一局面。
好太王的功绩被记录在好太王碑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刻有碑文的石碑。
391年,故国壤王去世后,好太王继位。好太王随即封自己为“广开土大王”以显示他与百济君主的平起平坐。好太王即位后重组了高句丽的军队,并对高句丽的精锐部队和海军进行重新的训练。
392年,好太王亲自率50军队攻打百济拿下10座百济城堡。百济阿莘王原本打算借此机会灭掉高句丽,不过却在393年被好太王击败。394年,阿莘王再次攻高句丽但又被好太王击败。阿莘王由于多次败给好太王,百济政局开始动荡。395年,百济再次败北高句丽,高句丽兵临百济国都慰礼城下。
次年好太王亲自率海军从海上和汉江攻打慰礼城。阿莘王原以为好太王要从陆上进攻,因此对高句丽的进攻毫无防备。好太王轻易打败百济获百济58座城堡。阿莘王请降,并将其兄弟交给好太王作人质。高句丽最终将朝鲜半岛的统治权从百济夺回。
公元396年,后燕国慕容宝嗣位后,曾封广开土王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郡主”。公元399年,后燕以广开土王“事燕礼慢”为借口,发起进攻,慕容盛亲统3万人马前来讨伐,高句丽惨败,连失新城、南苏两邑,仅此一役,慕容氏拓地700余里,掠得高句丽5000户。当时,高句丽和后燕相比,后燕还占有一定的优势。 400年,后燕再次攻打高句丽。好太王迅速反击,夺回后燕(鲜卑政权)占据的大部分土地。402年,好太王再次攻打后燕,给与后燕毁灭性打击。404年,好太王拿下整个辽东半岛。
慕容鲜卑对于高句丽的进攻并没有坐视不管。405年,后燕皇帝慕容熙渡过辽河攻打高句丽,不料被好太王击败。次年,后燕再次打高句丽,但仍败给好太王。后燕国最终于409年灭亡,汉人将领冯跋、冯弘兄弟取代后燕建立起北燕。
之后好太王对鲜卑和位于今中国内蒙古的契丹发动攻势,使契丹臣服。至此高句丽控制了鲜卑的发迹之地辽东半岛。直到7世纪后期在对新罗的侵略中,被唐朝与新罗的联军所灭。
公元396年,后燕慕容宝嗣位后,曾封广开土王为“平州牧、辽东、带方二国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