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村

1、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安肃镇仁里村仁里村,又名:胳膊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安肃镇。东临岳家营村,西邻双营村,南面史各庄,北面坟抬村。距徐水县城5公里。于徐大公路徐水段路南。
北奥特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仁里村北,风帆电瓶厂亦是。龙帝首创轮胎位于村东。
历史:
不详。据老人说有一百多年历史。
人文:
有村民3000余人,张丰二中曾建于此(现暂迁至谢坊仪器厂)。村内建有仁里小学教学楼。
自然:
估有6000亩耕地,村北部为住宅区,南部为耕地区。
2、广东潮州市潮安县沙溪镇仁里村仁里村(俗称陈李畔),有陈,丰、柯三姓,陈姓为多。明朝初年(公元1404--1418年)福建省莆田涵头村石狮巷陈氏迁此定居,其时此地已有史、卢,潘几姓聚居于此.并建有仁美古庙。其义出论语.里仁章:里仁为美。疏,里居也,仁者之所居处,谓之里仁,凡人之择居,居仁者之里,是为美也,故乡名曰“仁里”。
仁里村属潮州市沙溪镇,昔届东莆,抗战前田与高厦、贾里合并为和平乡,1947午后属东莆乡之14保。1950年曾与程畔村、生聚村合并为仁聚乡,属潮安第七区,第十区所辖,1956年属潮安县高厦乡,1957年届沙溪乡,1958年后属金石公社所辖,1961年与生聚村合并成仁聚大队,1964年拆开成立仁里大队,属沙溪公社,1985年改为仁里乡,1987年改为仁里村。
仁里村距镇治西北5里,东与生聚村相邻,西界程畔村,南与高厦一村相望,北连玉湖村。交通方便,灌溉自流,全村602户,2699人,耕地1459亩,山地570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主种水稻、地瓜、花生、生柑等。本村原为潮州柑主要产地之一,1526年前后,生柑面积占耕地之六、七成,乡民中百分之九十是柑农,现有生柑332亩。工副业有抽纱、服装、锡页加工等,现有锡页加工场30余间。
仁里村是沙溪镇之侨乡,目前旅居东南亚,法国等侨胞127户,1092人,昔有象春,钦哲、奋兰等在外经商发达,回乡建有“钦台”、 “桂记”, “富珍”等大型建筑,并修桥造路,有益乡民。现有陈中明先生多次回乡赠建“新富珍”、抽纱场、沙溪侨联大楼以及本村水改设施等,造福桑梓。
仁里村有小学一所,镇办联中一所,幼儿园一所,医疗站一所,全村电灯照明。
3、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仁里村该行政村隶属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地处 镇西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20.00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20公里。东邻会亮村,南邻义勇村,西邻玉碧村,北邻布竜。辖烈妈、仁里、等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369户,有乡村人口1678人,其中农业人口1678人,劳动力85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18人。
全村国土面积34.00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气温30.00℃,年降水量1,350.00 毫米,适合种植 玉米、水稻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340.00亩,人均耕地2.6亩,林地19,848.00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00元。该村属于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
4、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瀛洲乡仁里村距县城3公里的仁里,位于登源河西畔。据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村南留有龟山遗址。一条数里长的护村坝,蜿蜒如蛇。过去,坝上栽满了柳树桃花,一到阳春三月,便有“绿杨啼宿鸟,晓雾罩桃红”之景象。村落隐隐约约,“近村随地有烟霞”,显现出奇特山水的娟秀之气。“仁里八景”曾名扬乡里,即槐墩夕照、石洞祥云、龙坪积翠、大庙晚钟、龟屿浮烟、茅山夜月、鹤渚廻澜、富阳春晓。
仁里人以教育为本,自古以来人文气息浓厚,名人辈出。元代就有程燧创办翚阳书院,明清两朝又建多所。清末废除科举后,村中还建有徽州第一所洋学堂———思诚学堂(现名:思诚希望小学),还有绩溪最早的女子学校———端本女校。明朝有进士程辂,官至兵部给事中;清代有翰林程秉钊,为翰林院庶吉士;近代名人,有程乐亭(胡适好友)、程本海(陶行知学生)、程宗鲁(书法家)、程士范(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还有原国家出版局副局长王子野(原名程敷铎)。
同时,仁里也是工部尚书看中的地方。仁里原是绩溪耿姓的发源地。据《鱼川耿氏宗谱》载,南朝梁大同五年(539),工部尚书耿源进、助国镇天大将军(曾任杭州太守)衣锦还乡途中,因雅慕新安山水,与弟耿汝进游历于此。在梁安(绩溪)仁里,见其地山环水抱,风光旖旎,不惜轻弃生长里居,迁至这里,并取村名为“仁里”。后来这里成为程姓世居之村,故又名程里。由于人口迅速膨胀,明末清初曾改称大仁里。仁里程姓来自歙县篁墩,一世祖为药公,名药一,字东升,为程忠壮公十八世孙。唐光化元年(898),被举荐为金乡县尹,因羡慕仁里一带秀丽山水,于是举家迁来定居。文革前村中还有石牌坊10余座,以贞节牌坊居多,现仅存2座,其中以皇门公牌坊最为引人注目(现存遗迹)。据说,这一牌坊是为官至皇门侍郎(在皇帝身边服务的官员)的村人所立。村中还留有程姓一世祖的墓道坊,横额上刻有“唐金乡尹药公墓道”。这是绩溪现存唯一的文字完整的一座墓道坊,也是年代最为久远的牌坊。村中的槐树,相传是这位程姓一世祖所栽,距今已有近千年,仍是枝繁叶茂。 村中耿姓唯一的遗迹,是有近1500年历史的“百步钦街”。根据耿尚书的功勋,当时皇帝御赐耿源进“免征地”一块,在村东井地段用砖砌垒“百步钦街”一条。青砖竖排铺筑,俗称“钉栓砖”,意为金砖铺地,并造廊亭,遮阳避雨,文官至此下轿,武官至此下马。如今,虽廊亭已毁,但百步钦街道路保存完好。村中有东西两口井,相传东井是皇帝为下嫁仁里的公主所修。
虽然仁里村的辉煌已成过去,但是她的文化、她的美丽、她的生命,仍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仁里人。
5、河北省 邯郸市 魏县 棘针寨乡 仁里村仁里村是一个安静祥和的小村庄,这里的人们是五百年前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的。村里的老人对于自己的过去有着很执着的记忆,每个家庭的老人,都掌握着自己家的家谱,每逢过年总要挂在家里的堂屋中央,供人祭奠。村里有人口约2000余,主要的有陈,侯,李,韩,徐,王等。其中陈,侯两姓最多。历史上曾经有人担任浙江盐运副使,据传此人富甲一方,解放前家道没落。
仁里村人勤劳善良,又有外出务工的传统,改革开放以后,村域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仁里村村情概况

仁里村隶属于三川镇清泉村委会,属于坝区。位于三川镇南边,距离村委会1 公里,距离三川镇9公里,(是金官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1.39亩,海拔1570米,年平均气温16.2 ℃,年降水量821毫米,适宜种植蚕豆等农作物。自然资源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084亩(其中:田1030亩,地54亩),人均耕地1.24亩,主要种植玉米、稻谷等作物;山荒地750亩,其他面积250亩。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水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2户饮用井水,有228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228户通电,有17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17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75%和95%);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21户(分别占总数的70%和53%)。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弹石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9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8辆,拖拉机 11辆,摩托车47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83户;装有太阳能农户27户;建有小水窖0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030亩,有效灌溉率为88.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0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8 亩。
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8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8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9.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01万元,占总收入的42%;畜牧业收入36万元,占总收入的15%(其中,年内出栏肉猪516头,肉牛7头,肉羊11头);渔业收入0.2万元,占总收入的0.08%;林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2%;第二、三产业收入91.5万元,占总收入的38%;工资性收入17.2万元,占总收入的7%。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畜牧业、其他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7.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363人(占劳动力的41%),在省内务工346人,到省外务工12人。人口卫生截止2006年底,该村有农户228户,共乡村人口900人,其中男性441人,女性459人。其中农业人口872人,劳动力602人。该村以汉、白、纳西族为主,其中白族2人,纳西族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8人,占人口总数的4%;参加农村合作医疗671人,参合率77%;享受低保1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镇卫生院9公里。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清泉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梁官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2公里。截止2006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135人,其中小学生95人,中学生40人。村务公开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2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42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3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2.96万元,有固定资产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9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1]
浙江省临安市岛石镇仁里村仁里村位于临安西北部,地处浙皖边界,属于岛石镇,海拔470米,东连鱼跳乡,南邻新桥乡,西北与安徽的绩溪县、宁国市交界。全村盛产山核桃,,是名副其实的山核桃产地。以前由于受地理环境、人才资金、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地许多资源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和开发。最近几年随着交通的方便。全村经济有了好大程度上的提升,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