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镇
云南省师宗县彩云镇
2004年末,全镇辖槟榔、红土、长街、法块、务龙、石洞、足法、额则、路撒9个村委会,64个村民小组。有8834户36793人。其中农业人口35341万人,占总人口的96.05%,非农业人口1452人,占总人口的 3.95%;少数民族2136人,占总人口的5.81%。人口自然增长率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71人。
全镇总面积216 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52公顷。其中水田652公顷,旱地2100公顷,人均耕地1.12亩。粮食播种面积4884公顷,总产量1558万千克,人均有粮438千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390公顷,经济作物收入5847.6万元。其中:烤烟播种面积1600公顷,产量320万千克,产值3840万元;油菜播种面积1066公顷,产量100万千克,产值232万元;蔬菜播种面积433公顷,产值398万元;桑园种植面积14.8公顷,养蚕246张,产茧 6030千克,产值8.52万元;水果面积29公顷,产量13.6万千克,产值17.15万元。全镇林业面积7733公顷,工程造林357公顷,封山育林 84公顷,义务植树21万株,四旁植树15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7%。牲畜存栏9万头(匹、只),出栏4.43万头(匹、只)。其中猪存栏2.70万头,出栏3.5万头;羊存栏1.23万只,出栏0.8万只;牛存栏0.86万头,出栏0.13万头;马骡存栏2547匹,出栏432匹。养鱼水面积13.1公顷,产量3.15万千克,产值26万元。
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7 亿元,较上年增长25.8 %。财政收入744万元,增130万元,增长21.2%,地方一般预算支出449万元,较上年增长1%。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较上年增8.6%。有乡镇企业258个,增2个,从业人员1969人,增20人,总产值9202万元,实现利润452万元,上缴税金118万元,增9.3%。全镇有汽车368 辆,拖拉机1022辆,摩托车512辆。有电视机6679台,洗衣机3112台,电冰箱445台,电风扇221台,照相机231台,电话机428台,移动电话1024部,影碟机4111台,录音机2586台,放像机521台。
全镇有中学1所,教职工99人,在校学生2300人;有小学34所,教职工281人,在校学生5670人,小学入学率99.6%,巩固率99.2%。有文化站1个。设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7人,病床21张。
[烤烟生产]2004 年,彩云镇在烤烟生产中认真贯彻落实QTP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依托174名烤烟科技辅导员,实现了技术指导到田,烘烤指导到炉,预检把关到包,信誉评价到户,质量跟踪到组,做到育苗、移栽、管理、基础建设及收购“五突破”。一是在基础建设上有新突破。为加快烤烟抗旱移栽进度,兴建了350口烟水配套小水窖,同时,在各村新建集群烤棚437座、QJ2004烤棚2座,为科学烘烤打下了基础。此外,为规范烟叶收购秩序,建成了电子全程监控现代化烟叶收购站一座。二是漂浮育苗有新突破。全镇共种植烤烟2.4万亩,其中优质烟1000公顷,田烟33公顷,为确保烟叶质量,共育漂浮育苗2000墒,实现优质烟 100%漂浮育苗。三是规范化移栽有新突破。自烤烟大田移栽以来,全镇174名烤烟科技辅导员及镇联村干部职工就取消双休日,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参与划线、移栽。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于5月15日高规格、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了烤烟大田移栽任务,做到了不办一片样板,但片片都是样板。四是在管理上有新突破。在烤烟生产管理中,建立行政服务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行政服务体系以镇联村领导及村组干部为主,负责辖区内所有烤烟管理的组织、督促及检查工作,并交纳风险抵押金,移栽、成熟采烤、收购每个阶段都进行严格奖惩兑现。技术服务体系以烟站技术员和烤烟辅导员为主,对所负责烤烟生产的烟农进行培训及管理的指导工作。由于措施有力,烤烟生产明显好于往年,在生长期做到沟无杂草淤泥,顶无烟花腰无杈,采烤期做到科学适时采烤。五是在收购上有新突破。由于管护到位,科技含量高,收购政策及收购秩序好,全镇共收购烟叶320万千克,实现产值3840万元。比上年增1040万元,均价11.71元,实现了收购时间短,收购质量、数量、单价、总值创“双控”后最高记录。
[集镇建设]抓住省道“师弥”线改造升级的机遇,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路子,以经营的方式建好集镇,以经营的理念管好集镇,进一步做大做强集镇经济,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一是市场运作大推进。为做活土地,积极撬动民间资本和吸纳社会资金进入集镇建设,使以地生财成为集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师弥”线彩云过境段的集镇大街进行加宽、硬化、绿化。成功出让了1.5万平方米集镇土地,同时与县交通局签订了长1000米、宽34米集镇大街的建设协议,预计与“师弥”线可以同期竣工使用。二是以经营的理念管理集镇。把集镇建设与“文明集镇”和“消费者满意一条街”创建工作相结合。成立“爱卫会”,建立“爱卫长效机制”,实行交纳风险抵押金的管理办法,为经销商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实施“云岭先锋”工程] 镇党委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创新机制,找准载体,抓好结合,全面启动了“云岭先锋”工程。一是强调研,定方案。为实施好“云岭先锋”工程,镇党委及时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各支部以座谈、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针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调研。根据调研梳理出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并结合实际,通过自下而上、反反复复的征求意见,确定了以“展云岭先锋英姿,树农业重镇形象”为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以“展四种英姿,树四种形象”(即展重科技英姿,树粮食稳镇、烤烟富镇形象;展调结构英姿,树结构调整强镇形象;展建生态英姿,树生态建设绿镇形象;展抓典型英姿,树文明进步先进镇形象),为全镇工作的具体目标,以“五抓五比五达到”(即抓学习,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抓制度,比秩序,达到“两个先锋”;抓科技,比发展,达到农民增收;抓生态,比绿化,达到可持续发展;抓典型,比文明,达到文明进步)为全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具体措施,开展了“百个支部帮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五个一”、“三级联创”、“四培养”、“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进一步抓好六项长效机制的落实。二是抓重点,作示范。镇党委确定了机关、农村、窗口单位3 个工作重点,每个工作重点又确定2~3个示范点,分别由镇四班子领导挂点抓落实。同时,按照县委提出的“百个支部帮百村,千名干部下基层”的要求,从机关、政法支部选派了2名思想政治好、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的党员到所帮村挂职,切实抓好农村党支部“五个一”建设。三是找载体,转作风。镇党委以开展 “四评”活动为载体,即:在机关单位广泛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社会评议机关作风和在农村党支部开展被定责党员的民主评议活动,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督促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和党员的良好形象,为全镇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还在所有的党支部中开展“争五星,创五好”活动,即围绕“五好”标准,开展争创活动。通过支部自评、党委考评、班子联席会议确定的方式,评出9个“五星”党支部,8个“四星”党支部,3个“三星”党支部。四是拓领域,出亮点。在调研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积极性难以调动。针对这一实际问题,经镇党委多方征求意见后,围绕“组织搭台,党员唱戏”来教育管理农村党员。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设岗、明确职责、量才定位的原则,对455名无职党员的具体岗位和具体职责进行了科学、合理地设置,共设岗位11个456人,其中科技示范岗60人、勤劳致富岗55人、计划生育监督岗40人、生态环境保护岗33人、社会治安维护岗53人、村务财务监督岗36人、土地管理监督岗31人、村规民约监督岗42人、政策法规宣传岗35人、文明新风岗35 人、产业结构调整岗36人。通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开展,调动了广大农村党员的生产积极性,在今年的烤烟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各个环节中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广大党员形成学科技、用科技、推广科技的先锋。经过广大党员的努力,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的信心更足了,胆子更大了,积极性更高了,使用科技的本领更强了,使全镇农业生产的各环节普遍好于往年。利用第三季度党课对农村党员进行民主测评后,共有620名被评为称职,5名被评为不称职,推荐上报 “先锋党员”9名,致富能手9名。
[开展“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彩云镇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全镇党员干部对党建知识及省、市、县实施 “云岭先锋”工程的了解和认识,在庆祝建党83 周年之际,于6月30日由镇党委主办,镇团委、妇联、科技文化教育服务中心承办,组织全镇20个党支部举行庆“七•一”党建知识竞赛活动。竞赛活动以重温党的历史,增强党性意识,提高党性修养,牢记神圣使命,把握执政本领,践行“三个代表”为主旨,并坚持旨在教育、贵在学习、重在参与的原则。参加活动的有 9个农村党支部和11个镇直机关党支部的党员干部共100余人,每支代表队由3名党员组成。针对镇直机关党支部和农村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竞赛题分为难易两类,各设一、二、三名。竞赛有党建基本知识和开展“双为”活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相关内容。比赛题型分为个人必答题、集体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全镇党员干部再一次受到了教育,增强了党性意识,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学习理解,深化了加强党的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在全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党员更好的履行义务和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思想保障、舆论基础。
[产业结构调整]彩云镇党委、政府把2004年定为产业结构调整年,紧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培育肉牛、黑豆、中豌四号等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一是肉牛养殖闯新路。紧紧围绕“做好养牛文章,建设畜牧强镇,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把种草养畜、发展肉牛养殖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切入点抓好抓实。并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指导,市场上加以引导,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殖场,带动群众发展肉牛养殖的积极性。同时,还为肉牛养殖户无偿提供牧草种子、化肥、农药,引导他们种植黑麦草和甜高粱等牧草,并在养殖技术和种草技术上加以培训和指导,群众养殖肉牛的积极性高涨。年末,全镇肉牛存栏700余头,涉及农户50余户,饲养头数最多的农户已达130余头。二是黑豆产业开局良好。经多方考察和充分调查论证后,与昆明银健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233.33公顷的丹波黑豆种植协议。并按因地制宜,择优布局,群众自愿的原则,结合烤烟地块轮作,以集中连片为主,零星栽植为辅,把233.33公顷黑豆生产任务落实到户,安排到田,涉及9个村委会29个村民小组,实现总产值300余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1元。三是中豌四号成为增收新亮点。今年8月底,在总结往年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彩云镇把种植“中豌四号”冬早豌豆为主的早熟晚秋作物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地块轮作的有效途径抓紧抓好,早计划、早落实,在槟榔、长街等地规划种植“中豌四号”733.33公顷,平均亩产500千克,共实现产值660余万元。
[劳务输出]镇党委、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富民产业”来抓好抓实,确立了“政府推动、政策促动、有序流动”的工作思路,做到了“五个转变”,即:围绕由群众自发外出务工向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劳动者盲目外出务工向政府指导,安全有序的劳务输出转变;由季节性输出向常年性输出转变;由体力型输出向技能型输出转变;由简单劳务输出向带回技术和资金回乡创业转变的“五个转变”。一是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体系。组建了劳动社会保障所,同时镇团委、妇联密切配合,全力为我镇剩余劳动力服务,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抓紧抓好,形成政府、群团组织、民间、个人齐上阵的局面,大搞社会化的劳务输出。二是组织人员对剩余劳动力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全面掌握全镇的剩余劳动力分布状况。三是精心培育劳务品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增强劳动力的市场竞争能力。年末,全镇共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1300人。
[村级换届选举]彩云镇第二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自3 月16日至4月12日,全镇9个村委会依法陆续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级领导班子。共选出村党支部成员44名,村委会成员40名,村民小组长70人。一是加强领导,组建机构。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分管党务的副书记任副组长,镇四班子领导及相关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彩云镇第二届村级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联村领导包村、联村站所分片包干、责任化分到个人。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了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二是深入调研,制定方案。为确保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依法进行,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3月初,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就到各村了解情况,听取群众的呼声,着手研究制定方案。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三是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各联村指导组和村委会充分利用黑板报、标语、广播、群众会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法规及换届选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换届选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思想基础。四是加强培训,依法选举。镇党委、政府在换届选举前,就紧紧围绕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村委会换届选举委员会成员、联村指导组成员及办公室人员进行培训,村委会也对本村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五是做好信访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选举工作开始后,镇党委、政府先后共接待群众咨询和处理来访80人次,答复来访信件8件,对群众面对面指导,与他们交心谈心,做到热点问题不出村,焦点问题不出镇,保证了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了农村基层社会稳定。
[社会治安工作]彩云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以“打黑除恶” 为龙头,以“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为突破口,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力保社会稳定,为群众营造安全生产生活环境。
镇党委、政府实行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主动抓,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抓。另外镇政府还与各村委会和镇直各单位以及村委会一一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为各学校配齐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各村民小组也相应的聘请了法制宣传员。根据各村委会的实际情况,为他们配备了专兼职干警,并指导各村小组成立治安巡逻队。从而使综治工作形成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的工作格局。加强对全镇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会议、标语、黑板专栏等媒体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全镇干部职工进行普法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镇政府把综治工作经费按所辖人口人均0.5元的标准列入镇财政预算,由综治办统筹用于综治工作中。镇党委把综治工作的成效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直接与晋职、晋级、奖惩挂钩,使综治工作责任制得到较好的落实,真正做到议程上有安排,工作中有布置,制度上有保证,经费上有落实,工作后有奖惩,小事不出镇,大事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