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冲河
六冲河六冲河是乌江一级支流,发源于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可乐乡老水营,流域呈西北东南走向,长宽比1:2,蘑菇状扇形水系,是毕节地区境内最大的河流,经毕节市、纳雍、大方、织金、黔西等县汇入乌江,干流全长273.4km,天然落差1243m,河床平均坡降4.6%, 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伏流河段较多,盆地较少,河谷深切,河道沿途多为峡谷。主要支流有15条,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分别是:妈姑河、六曲河、野马川河、岔河、红岩河、马场河、引底河、后河、伍佐河、白甫河、木白河、凹水河、班家寨河、织金河、普翁河,从左岸汇流的有七条,右岸的有八条,其中较大的支流是白甫河和红岩河。流域总面积10874km2,其中毕节地区境内10224km2。流域内中上游为高寒山区,气温低,年雨量较少,雨季较迟,是贵州省的少雨干旱区。
洪家渡电站
洪家渡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中首批开工建设的电源建设项目。2000年11月8日,这个电站与其它一批电源建设项目同时开工,标志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正式拉开序幕。
洪家渡电站位于贵州西北部黔西、织金两县交界处的乌江干流上,总投资49.27亿元,总装机容量60万千瓦。大坝设计坝高179.5米,总库容49.47亿立方米,其中调节库容33.61亿立方米,是乌江10个梯级电站中唯一对水量具有多年调节能力的“龙头”电站。流域地区景点九洞天风景区
九洞天风景区位于距大方县城54公里的猫场镇五丫村,景区全长达23公里,总面积约80平方公里,乌江干流六冲河流经大方、纳雍两县之间的一段以伏流位置的喀斯特溶岩综合地带。在这一段长约6公里的河道上,箱形切割顶板多出塌陷,形成了多个形状、大小各异的天窗状洞口,使得伏流一路明暗交替,组成集伏流、峡谷、溶洞、天桥、天坑、石林、瀑布、冒泉及钟乳石、卷曲石、生物化石等为一体的雄奇瑰丽的溶岩大观。因其天窗洞口共有九个,因此谓之“九洞天”。一洞天“月宫天”为旱洞,内宽阔,是进洞的大厅,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平均高为80米,洞壁洞顶上钟乳石千奇百怪,壮丽非凡。
奢香墓
奢香墓,在大方县城北0.5公里处云龙山下乌龙坡头的洗马塘畔。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936年),奢香病逝,年仅35岁。明王朝遗使到水西奢香故里,参加祭奠葬礼,加溢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并赐以朝衣锦帛。墓葬按正三品的规矩结合彝俗的墓建风格营造。
1988年元月,经国务院批准,奢香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修葺后的奢香墓,在规模和结构上恢复了原貌。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墓葬围石封土,高4.5米,直径6米,圆围18. 84米;采用须弥座式,分9盘围石安砌,每盘用36块精料白石,为9的4倍;第六圆围是9板9柱高浮雕,柱上是虎头纹构成的图案花纹,板上为9龙9虎变形图;第九圆围为瓦筒,72瓦当虎面浮雕组成。墓前依地形筑砌两道堡坎劳动力石平台,各高1.5米;第一平台长46.8米,中为9米宽的9级踏云梦山,踏垛左右为120X60厘米栏板立柱浮雕各3块,平台左右为36块120X80厘米白石双面虎头纹图案的浮雕栏板,和38根120X30厘米白石虎头圆雕的立柱镶嵌而成;第二平台长23.4米,中仍为9级踏垛,左右各安栏板3块,立柱3根,左右平台仍镶嵌栏板18板块,立柱20根。第一平台中轴线上立墓碑1块,高3.6米,宽1.45米,碑面刻彝、汉文合璧的“明顺德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奢香墓”各14字,背面刻奢香夫人赞》五言诗,共248字。第一平台前,左右为石狮1对,各高2.6米;平台前的神道宽7米,长70米,立有华表1对,全高6.4米,华表下各为120X80厘米的白石浮雕护础立柱栏板16块16柱,华表上为云鹤高浮雕,顶为坐兽。墓地四周为仿古马前汉墙圈围环护,内有水池亭榭,石栏小桥,花树草坪,构成可供游息欣赏的幽雅环境。
支嘎阿鲁湖
支嘎阿鲁湖原名水西湖(洪家渡),涵盖了大方县的东南部及西部、黔西县的西部、织金县的北部和纳雍县东北部,水面宽阔,水质清澈,自然景观独特,水域面积达80平方公里,被称为贵州第一湖。2000年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洪家渡电站开工建设后,蓄水形成库容达44.97亿立方米的风景旅游区。
支嘎阿鲁是出生于现今毕节地区境内的古代著名的神话般的英雄人物,在彝族人的心目中相当于汉族人心目中的黄帝。传说支嘎阿鲁在其故乡黔西北曾经沐浴的水泽变成一大神湖,即支嘎阿鲁湖。
百里杜鹃风景区
百里杜鹃是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的美称。因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100里),总面积125.8平方公里而得名。
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西、大方县交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5′~106°04′45″,北纬27°08′30″~27°20′00″。百里杜鹃属贵州西北部次生地带性植被中保存最好的一部分,初步查明景区内有马缨杜鹃、树型杜鹃、狭叶马缨杜鹃、美容杜鹃、大白花杜鹃、露珠杜鹃、团花杜鹃、迷人杜鹃、银叶杜鹃、皱皮杜鹃、锈叶杜鹃、问客杜鹃、腺堮马银花、多花杜鹃、映山红、锦绣杜鹃、贵定杜鹃、暗绿杜鹃、映山红变种、落叶杜鹃、水红杜鹃、百合杜鹃、多头杜鹃41个品种,占世界5个亚属中的4 个,花色多样,有鲜红、粉红、紫色、金黄、淡黄、雪白、淡白、淡绿等。最为难得的是一树不同花,即一棵树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最多的达7 种之多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有“世界级的国宝精品”之美称。
织金洞
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乾宏洞”、“织金天宫”,位于贵州织金县城东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乡东街口。1980年4月,织金县人民政府组织的旅游资源勘察队发现此洞。织金洞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它既是一座地下艺术宝库,又是一座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 织金洞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40佳之一。1988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与红枫湖、龙宫、黄果树大瀑布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共同形成旅游黄金环线。
织金洞已开发的洞厅47个,洞厅最宽处173米,一般高50—60米,最高达150米。洞内地形复杂,有迎宾厅、万寿宫等10个景点、40多种岩溶形态,有“岩溶博物馆”之称。洞外有地面岩溶、峡谷、溪流、瀑布等自然景观与布依、苗、彝族村寨。整个风景名胜区面积450平方公里,除织金洞景区外有织金古城、裸结河峡谷、洪家渡景区。织金城建于公元1382年,三面环山,一水贯城,城内有71处清泉,庵堂寺庙50余处,有结构奇特的财神庙、洞庙结合的保安寺等。
2009年织金洞风景名胜区成功升级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
目前已勘察洞内长度达12.1公里,相对高差150多米,最宽跨度175米,一般宽高在60米一100米,总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堆积物平均高度为40米左右,最高的达70米,囊括了全世界溶洞堆积物类别的40多种堆积形态,呈现出万干气象,无限风光,雄伟壮观的“地下塔林”、虚无缥缈的“铁山云雾”、一望无涯的“寂静群山”、磅礴而下的“百尺垂帘”、深奥无穷的“广寒宫”、神秘莫测的“灵霄殿”、豪迈挺拔的“银雨树”、纤细玲成的“卷曲石”、栩栩如生的“普贤骑象”、“婆媳情深”……一幅幅大画卷,一处处小场景,令人心魄震惊,叹为观止。据专家考察比较,织金洞规模体量、形态类别、景观效果都比誉冠全球的法国和南斯拉夫的溶洞更为宏大、齐全、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