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6-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塑料泵[1]特点及用途

1、塑料泵适用介质

各种粘度的液体,特别是粘稠难输送的介质。

各种浓度的液体及经过分离脱水的干物料。

含有固体颗粒、纤维、悬浮物的液体。

液体、气体、固体的混合物。

不能受搅动、剪切、掠夺的敏感性液体。

塑料泵
FPG耐腐节能管道泵

腐蚀性液体。

2、塑料泵特点

适应范围广,可输送一切流动介质甚至非流动物料。

流量、压力稳定,无脉动。

变转速即可改变输出流量,可用作计量投加。

吸入能力强,工作噪声小,无泄漏,无温升。

具有特殊螺旋面型腔的弹性定子与具有大导程大齿高的转子相啮合,在定子型腔内构成连续的密封线将吸入腔与压出腔分隔,转子转动时型腔连续地向排出方向运动,使物料不断地被抽吸与排出。

3、塑料泵选型注意事项

正确的选型是获得最佳使用效果的关键,为满足介质不同物理、化学特性的运行要求,采购工程塑料泵时,需要提供以下数据:

工程塑料泵输送介质: 名称、腐蚀性、磨蚀性、粘度、固体含量、工作温度;

工程塑料泵运行参数: 流量或流量范围、最大压力、连续或间断运行;

塑料泵[1]的选材:

工程塑料是指被用做工业零件或外壳材料的工业用塑料,是强度、耐冲击性、耐热性、硬度及抗老化性均优的塑料。工程塑料泵是指用这些材料制作的,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可以满足不同工业要求的产品。

工程塑料泵常用的材料有以下几种:

1. 热性质: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2. 机械性质: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

3. 其它: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被当做通用性工程塑料者包括聚碳酸酯(PC)、聚酰胺(尼龙)、聚缩醛(POM)、变性聚苯醚(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PS)、聚芳基酯,热硬化性塑料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料、环氧塑料等。

它们的基本特性为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 ,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 ,负载绕曲温度超过100℃,硬度、老化性优。聚丙烯若改善其硬度和耐寒性,也可列入工程塑料的范围。此外,还包括较特殊者的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料,耐热性优的硅溶融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料、变性蜜胺塑料、BTResin、PEEK、PEI、液晶塑料等。

各工程塑料的化学构造不同,所以制成的工程塑料泵的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有所差异。由于各工程塑料的成型性不同,这样就造成了工程塑料泵应用上的局限。热硬化型工程塑料的制造的工程塑料泵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工程塑料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外,通常具有硬、脆、延伸率小的性质,但如果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它制成的工程塑料泵耐冲击性将有所改善。

塑料泵[1]的维护和保养:

(1)检查工程塑料泵管路及结合处有无松动现象。用手转动工程塑料泵,试看工程塑料泵是否灵活。

(2)向轴承体内加入轴承润滑机油,观察油位应在油标的中心线处,润滑油应及时更换或补充。

(3)拧下工程塑料泵泵体的引水螺塞,灌注引水(或引浆)。

(4)关好出水管路的闸阀和出口压力表及进口真空表。

(5)点动电机,试看电机转向是否正确。

(6)开动电机,当工程塑料泵正常运转后,打开出口压力表和进口真空泵视其显示出适当压力后,逐渐打开闸阀,同时检查电机负荷情况。

(7)尽量控制工程塑料泵的流量和扬程在标牌上注明的范围内,以保证工程塑料泵在最高效率点运转,才能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

(8)工程塑料泵在运行过程中,轴承温度不能超过环境温度35C,最高温度不得超过80C 。

(9)如发现工程塑料泵有异常声音应立即停车检查原因。

(10)工程塑料泵要停止使用时,先关闭闸阀、压力表,然后停止电机。

(11)工程塑料泵在工作第一个月内,经100小时更换润滑油,以后每个500小时,换油一次。

(12)经常调整工程塑料泵填料压盖,保证填料室内的滴漏情况正常(以成滴漏出为宜)。

(13)定期检查工程塑料泵轴套的磨损情况,磨损较大后应及时更换。

(14)工程塑料泵在寒冬季节使用时,停车后,需将泵体下部放水螺塞拧开将介质放净。防止冻裂。

(15)工程塑料泵长期停用,需将泵全部拆开,擦干水分,将转动部位及结合处涂以油脂装好,妥善保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