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阔饭店

和平区浙江路15号,是一座4层楼的建筑,现在是市政府第三招待所。2002年粤唯鲜集团出资赞置的“建筑说明”上写着:“大阔饭店,1931年,由犹太人崔柏夫出资兴建。砖混结构,平面呈条状。弧形转角。店内功能齐备。”
其实这座建筑的历史还凝聚着更多鲜为人知的内容。
这座建筑的前身是爱尔兰人乔治·迪亚克(D’ARC,George)与妻子埃格尼丝放弃了在北京与人合伙经营的北京饭店,迁来天津并出资在英租界建立的达客饭店(D’ARC’SHOTEL)。“达客”饭店被人们叫成了“大阔”饭店,在什么时候、出于什么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后来,许多人只知大阔而不知达克了。
这座二层楼的饭店就坐落在英租界商业区马场道的起点,现在的浙江路15号和17号的位置上。
迪亚克家族因演木偶戏和制作蜡人在英国早已成名。1899年,乔治·迪亚克第三次来到北京。他不仅要在当地举行木偶剧演出,而且要为慈禧塑一尊蜡像。其间,“义和团运动”狂飙骤起。就在北京义和团围攻使馆区之前,乔治和一个法国人、一个澳大利亚人来天津搬救兵。在廊坊、北京到天津的中间点,义和团炸毁了铁轨。乔治一行三人冲出了包围圈来到天津,加入到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指挥的联军部队并随之杀回北京。遭到义和团及清朝军队的猛烈攻击,狼狈地逃回天津。联军在租界区构成了一个周长5英里的防线。天津城下,八国军队伤亡惨重,不得不等到更多援军到达后,才开始向北京进发。
硝烟散尽,乔治一家回到英国。但是丰腴肥美、享有特权、充满商机的天津租界,始终让他们认为可以大发横财。稍事休整,他和妻子第四次来到中国。1902年底,在天津英租界建成了达客饭店。不过仅仅开张13个月之后,一把大火将饭店烧成了焦土。1904年1月19日出版的英文《中国时报》(TheCHINATIMES)曾作为轰动新闻予以报导。
但迪亚克一家并没灰心丧气。他立即着手重建。三年后达客饭店成了响当当的地标建筑。1924年,乔治·迪亚克去世。1927年他的妻子埃格尼丝卖了饭店,回国了。1931年,新主人把三分之二的楼房拆除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是现在的浙江路17号,在那三分之二基础上新盖的楼叫美国饭店(StatesHotel)。1939年,饭店的广告仍称之为“达客饭店”,它的名气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原大阔饭店(浙江路与曲阜道交口),现为天津市政府第三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