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枯萎病
番茄枯萎病
报检植物名称:番茄
报检受害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番茄枯萎病
中文名称:番茄枯萎病
中文别名:
英文名称:Tomato Fusarium wiltT
病原中文名称:半知菌亚门真菌—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
病原拉丁学名: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番茄。
感病时期:幼苗至成株期
感病盛期:为生长后期
危害部位:果实、叶、茎
传播因子:种子、病残体、土壤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根茎部,主要表现为成株期。成株期发病初始,叶片在中午萎蔫下垂,并有下而上变黄,而后变褐萎垂,早晚又恢复正常,叶色变淡,似缺水状,病情由下向上发展,反复数天后,逐渐遍及整株叶片萎蔫下垂,叶片不再复原,最后全株枯死。横剖病茎,病部维管束呈褐色。湿度高时,死株的茎基部常布粉红色霉层,既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形态特征:
Fusarium oxysporum f.sp. Lycopersici Snyder
et
Hansen称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小型分生孢子卵形至长椭圆形,无色单胞,大小5-14×2-4.5um。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钎锤形,无色,有2-3个分隔,多数为3个分隔,大小19-45×3-5um。病菌在马铃薯蔗糖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至紫红色,除形厉大、小型的分生孢子外,并有厚垣孢子产生。厚坦孢子在菌丝上顶生或间生,圆形至椭圆形,单胞,黄褐色,大小11.2-15.0×9.5-11.2um。
浸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于土中越冬,也可以在土中进行腐生生活达多年。病果
种子也能被感染,菌丝即潜伏在种子上过冬。番茄苗移植时,如根部或茎部受伤,土壤中病菌即从伤口侵入,后在植株的维管束内蔓延,并产生五种有毒物质,称为番茄凋萎素。这种有毒物质随输导组织逐渐扩散,因而引起叶片发黄。播种带病种子,也可引起幼苗发病。
发病因素:
1连作地,土质黏重、偏酸,土壤中积存的枯萎病菌多的田块,
2土壤中有一定量的线虫等地下害虫,病菌从害虫危害的伤口侵入根部危害,
3育种子带菌、育苗用的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或有机肥没有充分腐熟,粪蛆危害根部,病菌从伤口
侵入而危害。
4氮肥施用过多,磷、钾不足的田块,
5连阴雨后或大雨过后骤然放晴,气温迅速升高;或时晴时雨、高温闷热天气。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晒土,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源和虫源。
2育苗的营养土要选用无菌土,用前晒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育苗移栽,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6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7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8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本科作物病残体。
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0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清除病叶、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1嫁接防病,用野生水茄、毒茄或红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法嫁接,确有实效。
二、生物防治:
发病时喷施:4%农抗120水剂300倍液
三、化学防治:
(1)种子灭菌:
用0.10%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2)发病时浇灌:
12.5% 治萎灵浓可溶剂250倍液
75%百菌清{打克尼尔} 可湿性粉剂
70%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 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
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
(3)药土:
百菌清或托布津或恶霉灵或多菌灵1份+克线丹{或米乐尔颗粒剂}1份+干细土50份充分
混匀,做播种后的覆盖土,移栽前撒施于幼苗根际周围或移栽时穴施。
(4)涂抹剂:
速克灵或多菌灵或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调成100倍糊状液
涂抹方法:
发现病株或病枝{最好剪去病枝},可用毛笔蘸以上药液涂抹病部,病重的过5—7天再涂一次,这种效果较好,如用防落素或2,4D,同时加上以上药液蘸花效果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