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镐生

力学、物理学、应用数学家。原籍江苏武进,1916年12月1日生于江苏苏州。193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数学、力学博士学位。1965年回国,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他从事流体力学、稀薄气体力学和应用数学研究数十年,在自由分子流中弹头形状的优化、层流边界层三维流场求法、激波马赫反射、马赫波锥流场的相互作用、二维物体有限定形分离定理、网格后湍流规律、准定常植被湍流局部扩散模型、激光光腔稳定性、地壳板块运动规律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50年代解决了一些流体力学中的关键性问题:建立了激波马赫反射理论(核爆炸破坏理论的关键性工作);开拓了直升机翼流场的研究;解决了著名的普朗特-卡门疑难;求得了水翼理论的基本解。在稀薄空气动力学、湍流研究、推动力学学科现代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是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5年9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夫人邓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