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瑰鹦鹉

名称类别【物种名称】白玫瑰鹦鹉[1][2]
【中文别名】
【拉丁学名】Platycercus palliceps
【命名时间】Lear, 1832
【英文名称】
【科属分类】鸟纲、鹦形目、鹦鹉科、玫瑰鹦鹉
外形特征这

种鹦鹉和淡头玫瑰鹦鹉很相似,但总体羽毛的色彩要浅一些。头顶、颈部和耳羽为浅黄;脸颊上方、鸟喙和眼睛之间为白色;脸颊下方和翅膀内侧覆羽为蓝紫色;胸部上方浅黄,许多鸟会带些黄色;胸部下方和腹部为浅蓝色,到两侧渐渐变为蓝绿并混有些黄色;胸部和腹部的羽毛带有细微的深色滚边;颈部、背部和肩膀的羽毛为黑色并带有很宽的浅黄滚边,到了肩膀渐渐变为蓝绿色;翅膀中央内侧覆羽为黑色,翅膀弯曲的地方和外侧中央覆羽为浅蓝紫色;背部下方蓝绿色,到了尾羽上方渐渐变为黄蓝色;尾巴内侧覆羽红色,上方的中间覆羽深古铜绿色,到了与间变为深蓝色,尾巴内侧浅蓝;鸟喙灰白;虹膜深棕。母鸟的翅膀内侧带有白色的条纹,体型略小。幼鸟体色较深,通常头部带有些灰色和红色的羽毛;翅膀内侧带有浅色条纹,需要16个月才能长成像成鸟般羽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塔斯马尼亚及其附近的岛屿。)
环境习性主要栖息于热带草原、开阔的林地、少许树木生长的干燥草地、农耕区、充满树木的牧地、水源流经的林地;在某些地区它们也会在浓密的森林边缘或是树木茂密的沼泽区活动。他们平时大多成对或是组成小群体在地面觅食,偶尔会沿著道路两侧活动;在浓密林区活动时,相当难以察觉,因为身体的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在中午炎热的时候大多躲在高大的桉属植物上休息乘凉,偏好较外侧的枝干,理毛和磨嘴清理等;仅有在非常干燥的沿海地区才会有著迁移寻找食物的习性;它们飞行的速度相当快,成波浪状,尽管飞行很长的距离还是能够维持相当的高度,时常会伴随刺耳的鸣叫声。
生长繁殖繁殖期通常在7-3月间, 主要筑巢于树洞中,尤其喜爱尤佳利树,但也常筑巢于篱笆上、电线杆上、兔子的洞穴、白蚁洞与食蜂兽的洞穴中,一旦筑巢,公鸟会尽力保护巢穴以防入侵者,一窝约有4-6颗卵孵化期约需18天,母鸟独自孵雏,一天离巢2-3次让公鸟喂食,幼鸟孵出后前10天由母鸟独自喂食,之后公鸟也会帮忙喂食雏鸟,幼鸟约33天后羽毛长成,再与亲鸟相处一个月后即会离巢;笼养的褪草玫瑰鹦鹉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强壮, 也会变的十分活泼有活力,喜爱洗澡,最好能为它们作定期的驱虫, 提供小树枝或玩具供它们啃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