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朗
王建朗,江苏姜埝人,1956年生。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近代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到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评为研究员。现任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研究生院近代史系主任。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
主要研究成果一、专著
1、《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对外关系》(合著),中共党史出版社,1995
2、《中国复兴枢纽》(合著),北京出版社,1995
3、《抗战初期的远东国际关系》,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6
4、《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
5、《中华民国史·外交志》(合著),四川出版集团,2006
二、论文
1、《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军事战略述评》,《复旦大学学报》,1985第4期
2、《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战》,《军事历史研究》,1986第1期
3、《1942—1944年间美国对华军事战略的演变》,《中美关系史论文集》Ⅱ,重庆出版社,1988
4、《陶德曼调停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中共党史研究》,1989第4期
5、《抗战时期中外关系概论》,《民国史与民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档案出版社,1988
6、《失败的外交记录──抗战初期日本外交综述》,《近代史研究》,1992第1期,
7、《艰难的起步:1938年美国对华政策透视》,《抗日战争研究》,1992第2期
8、《史迪威、中国通与中国的内政改革》,《史迪威将军与中国》,重庆出版社,1992
9、《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历史研究》,1995第4期
10、《破灭的改革之梦:司徒雷登与危机中的国民政府》,《美国研究》,1996第2期
11、《太平洋会议是怎么回事──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一》,《抗日战争研究》,1996第3期
12、《1941年美日谈判美方草案中有无停止援华条款》,《近代史研究》,1997第3期
13、《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历史研究》,1997第5期
14、《试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英美对日妥协倾向──关于“远东慕尼黑”的考察之二》, 《抗日战争研究》,1998第1期
15、《卢沟桥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战和决策》,《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5期
16、《抗日战争时期中外关系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1999年第3期
17、《50年来的中外关系史研究》,《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18、《新中国成立初年英国关于中国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演变》,《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19、《北京政府修约运动简论──兼述顾维钧等新一代外交家的崛起》,《顾维钧与中国外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台湾法律地位的扭曲──英国对台政策及与美国的分歧》,《近代史研究》,2001第1期
21、《衰落期的炮舰与外交:紫石英事件中一些问题的再探讨》,《近代史研究》,2001第4期
22、《近代中外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抗日战争研究》,2002第2期
23、《日本与国民政府的“革命外交”》,《历史研究》,2002第4期
24、《英美战时废约政策之异同与协调》,《抗日战争研究》,2003第3期
25、《近代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21世纪中国历史学展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6、《浅议抗战时期民主进程中的几个问题》,《史学月刊》,2004第1期
27、《尘封下的真相:解读蒋介石亲自修改的一组对日议和文件》,《抗日战争研究》,2004第2期
28、《欧洲变局与国民政府的因应》,《历史研究》,2004第4期
29、《北京政府参战问题再考察》,《近代史研究》,2005第4期
30、《抗战与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变迁及角色转变》,《史学月刊》,2005第8期
三、翻译
1、《毁灭的种子:战争与革命中的中华民国》(合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合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4、《清末教案·美国外交文件选译》(主校),中华书局,2000
四、学术普及读物
1、《中日关系史话》,100/千,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
2、《中国与联合国关系述评》,《中国与联合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五、资料书
1、《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军事关系资料选》之一,《军事历史研究》,1986年第1期
2、《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军事关系资料选》之二,《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第1期
3、《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军事关系资料选》之三,《军事历史研究》,1987年第3期
4、《抗战时期的外交》(合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六、研究报告
1、《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评论》(合著),2001.9